平乐古镇可旅游项目行性分析报告(初步)目录一、宏观经济背景二、项目SWOT分析三、未来发展展望四、财务分析五、结论一、宏观经济背景1.1宏观环境十六大提出了“全国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3650元4600元3370元640万元540万元4.8亿元2.83亿元2004年2002年2004年2002年2004年2002年2004年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全镇生产总值2004年,平乐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2005年1月成功申报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平乐古镇的新兴建设已势在必行。1.2镇域区位关系平乐镇地处邛崃西南部,距国道318线9公里,距省级名城邛崃市18公里,成都9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78公里,距川藏等高等级公里仅8公里。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浓厚。1.3社会经济情况2004年平乐镇经济产业比例情况2002-2004年平乐镇经济收支增长情况18%65%1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3年城镇人口9298人2010年城镇人口18000人(规划)就目前平乐镇旅游发展情况来看,平乐旅游业基本属于自发推进,若整合平乐旅游业,将促成其人口高速增长,从而反作用于城镇发展2004年,九寨旅游人口达400万,且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4年,广安旅游人口达到500万,且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5%1.4平乐镇人口涨浮推动经济发展2003年---2010年平乐城镇人口对比聚集经济效应:2004年,成都市常住人口600万,流动人口600万,平乐与成都1小时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有效分流成都旅游人群,为平乐消费力增长提供更多可能性.据城镇成都市城乡规划院资料规划分析,2010年平乐镇城镇人口将达18000人1.5平乐镇旅游业发展情况类比平乐古镇四大历史脉络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古代川滇造纸基地全国两大观音院之一古代钢铁生产基地之一1.6平乐历史文脉平乐,古称”平落”,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集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平乐5大独特文化水文化---川西清明上河图火文化—天燃气发源地街景文化---独特古街景民居文化--清代民居典范贡茶文化---贡茶之乡平乐镇5大特色景点1.7平乐独特文化1.8平乐特色景点二、项目SWOT分析2.1优、劣势分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从成都二环路到平乐古镇,1小时车程。历史及旅游资优势: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郁。规模优势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古镇。劣势传统街区建筑破损严重核心保护区传统建筑大多为木穿逗结构,不少房屋破损,消防设施简陋,存在严重火灾隐患。传统居住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矛盾突出:传统街区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落后,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造成乱搭、乱建、乱堆的现象相当严重。镇区结构整体性较差整个镇区各街道结构不够紧凑,连接较为松散,整体性较差。旅游景点分布零散:古镇辖区内各旅游景点离古镇较远,分布不够集中,整体冲击性减弱。2.2小结▪基础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先天优势▪经济总量发展空间巨大▪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接驳快捷便利▪平乐古镇在我国属于西南古村落型,有相似的地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文化素质和习俗背景,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形容和支撑这种形态的城镇与建筑文化。平乐可以被认为是该文化体系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集镇样本。三、未来发展展望在大力实施“旅游兴镇”的战略下,按照“规划先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部门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将平乐古镇树立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品牌。将平乐古镇打造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四川省十大古镇、成都市重点镇”五张名片,打造“金华佛山、芦沟幽谷、秦汉驿道、千年古镇、乡土人家”。在整合镇内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平乐特色旅游,将平乐建成产业发达、社会进步、居民富裕、环境优美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古镇”。通过努力,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