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500米~6000米的高山草原、高寒草甸地区,被誉为“高原精灵”。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不包括()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形成新物种,保护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且新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答案:C2.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的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少,繁殖速度快解析:答案:B3.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斗争加剧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解析:种群繁殖率提高,会使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由于争夺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种内斗争加剧。A、B、C三项都会使种群密度下降,使种内斗争减弱。答案:D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解析:题中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所以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S型曲线的K/2的水平,所以环境容纳量为2×200=400只。答案:D5.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阴影部分可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可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四个说法均正确。阴影部分可看作“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值,可表示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答案:D6.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明确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②会分析数学模型代表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③分析出种群在不同时间段内增长率的变化。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所以C项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7.如图所示是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的增长曲线,请回答:(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从第________年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________年后开始的。(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5)种群迁入第二年,增长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该动物迁入该环境后的8年内,种群个体相对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动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多,因此d点所示的种群数量最大。由于该种群生活在有限的条件下,因此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但在达到K值的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