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单元过关检测(十四)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江苏海安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七月流血事件后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这个资本家政府”可知,此时应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应为《四月提纲》发表前后,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是在二月革命后,故A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即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暴力镇压群众事件,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用暴力压迫群众,故D项错误。2.(2019·陕西汉中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C.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D.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等组成,最终由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这体现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故A项正确。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B项错误;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一战”,故D项错误。3.(2019·哈尔滨青冈实验中学高三月考)1917年革命之前,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奴隶制残余依然存在,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这意味着()A.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B.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救俄国C.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D.一战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答案C解析由材料“1917年革命之前……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可见,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一战的信息,排除D项。4.(2019·云南铜仁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B.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C.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D.作用与以往革命大不同答案B解析从材料“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可以看出,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一场社会革命,并具有世界革命的色彩,故B项正确。A项仅反映了材料中某一方面的影响,排除;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与其他革命的比较,故排除D项。5.(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幻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B.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C.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1920年12月”“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等信息,说明列宁注意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选C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6.(2018·四川绵阳三模)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