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七)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河北衡水摸底)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A.寻求救国之路B.反抗外来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四幅图片“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可知,都体现了反抗外国侵略的主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救国”和“民主”,排除A、C两项;四个事件均不涉及“推翻清朝统治”,排除D项。2.(2019·河北邯郸摸底)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这体现了革命派()A.科学的革命纲领B.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C.鲜明的反清立场D.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答案C解析清朝是满族人统治天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宣传“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清立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同盟会纲领明显具有狭隘的民族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是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报纸宣传内容,并没有说明报纸的影响力,故B项错误。3.(2019·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到了20世纪头十年,一般来说,中国所有的政治阵营都会同意,中央政府必须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发展军事和经济上的力量。尽管人们在政府应由谁来控制的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但没有人会对上述国家建设的目标提出诘难。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加强中央集权是当时多数人的共识B.各种政治势力逐渐趋于整合统一C.清政府被社会寄予富国强兵的使命D.民族振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所有的政治阵营都会同意,中央政府必须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发展军事和经济上的力量”可知,在当时的中国,民族振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故选D项。根据材料“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发展军事和经济上的力量”可知,没有涉及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在实现民族振兴方面的一致,没有反映各种政治势力逐渐趋于整合统一,排除B项;根据“尽管人们在政府应由谁来控制的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可知,人们没有对清政府寄予富国强兵的使命,排除C项。4.(2019·山东枣庄高二期末)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建忠的经济思想,没有涉及民族意识,也没有涉及其对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更没有涉及反帝爱国运动,排除A、B、C三项;材料中的“富民说”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兴办实业,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5.(2019·甘肃武威月考)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C.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抵御列强入侵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也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促进政治体制的转变,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是自救运动,与国际环境变化关系不大,也未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C、D两项错误。6.(2019·安徽定远中学高二周测)关于19世纪中期开始的洋务运动,维新派、革命派总体肯定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同时指责其坚守“中体西用”,让中国丧失政治变革的良机;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由早期的两点论转为全盘否定,将曾国藩说成“汉奸刽子手”;80年代,认为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观点成为学界主流。据此可知()A.历史事件评价永远难有定论B.多数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