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佛山一模)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只是提到清政府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舆论对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双方的评论,故B项错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的衰弱,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故D项正确。2.(2019·柳州模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A.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危机B.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C.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D.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可知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传统的选才制度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且1905年已被废除,故排除B项;清政府是特殊条件下才采纳他的主张,故排除C项;材料里没有体现西藏自治权的信息,故排除D项。3.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律劳卑“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可见,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故选B项;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1833年未建立外交关系,故排除A项;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C项;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项。4.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品要进入中国必须由广东的代理机构如“十三行”办理,根据材料五口通商后,上海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首先成为洋人在中国倾销商品的城市,材料中“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故A项正确。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解析:选D材料中“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就是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故选D项。6.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入手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解析:选B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结束,而题干中“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故排除A、C两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故排除D项;根据材料可知传统学科被附以了很多其他内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