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0页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共同特性,以及微生物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了解下微生物学的总体概况和微生物学发展的将来。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微生物的共同特性。一、什么是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类群?1、什么是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都称为微生物。指所有形态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2、主要特点:小(个体小)um(光镜下可以看到)nm(电镜下可以看到)简(构造简单)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类、真核类、非细胞类3、主要类群: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二、什么是微生物学(1)什么是微生物学:生物学的分枝科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布、遗传变异及其与生物界、非生物界的相互关系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利害关系等方面的科学。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一)形态学发展阶段:第2页共110页第1页共1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0页代表人物虎克(Anth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主要贡献:①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了细菌②一生制造了419台显微镜或放大镜(50-266倍)③发表论文400多篇。(二)、生理学发展阶段:从1861年至1897年,这一时期主要特点为: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方法和技术②形成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代③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1、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论点: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否定了“自生说”,即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说。其著名的实验是曲颈瓶实验,即将有机营养液放入曲颈瓶中——灭菌——放置——不坏,打破瓶口,则变坏;建立了巴氏消毒法(60—65度);为免疫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首次制成狂犬疫苗。2、科赫:诺贝尔将获得者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的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物纯种方面,鞭毛等一系列染色方法、显微摄影等方面②利用平板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如: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③1884年提出科赫法则:病原微生物存在于患病个体中,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继二人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微生物学的分支科学,如细菌学、消毒外科、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病毒学等。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中国科学家:汤飞凡沙眼衣原体的发现科学家的精神与SARS带给我们的思考.四、微生物的共同特点:由于微生物个体小,构造简单,因而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性强,易变异第3页共110页第2页共1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10页(五)分布广,种类多:第4页共110页第3页共1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10页第二章原核微生物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的重要意义。了解其它原核微生物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的基本特性。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其菌落特征。难点是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征以及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先介绍一下如何看到微生物(一)形态及染色情况:1、如何观察单个的细菌(染色情况):因细菌个体小,细胞透明,因而不宜观察,染色后易观察。染色的方法很多,如:细菌的单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G染色。G染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以把所有细菌分成G+和G--两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一个重要指标。且能提供不少其它生物学信息。通过各种染色手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