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与改善水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报告人:吕忠华摘要:流域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人类活动加剧了枯水期河道水量的不足,西北江骨干工程特别是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承担流域水资源配置任务,改善水资源量的时程分配使洪水资源化,增加枯水期西江河道下泄水量,降低枯水期咸潮上溯影响,改善西北江三角洲水环境状况。关键词:水资源配置;大藤峡水利枢纽;水生态环境;咸潮珠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她曾以其优越的地域环境、相对充裕的水资源滋润了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哺育了一亿多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珠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出珠江三角洲的富庶与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社会对水的需求与水资源保障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可以说,珠江的健康生命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近年来的连续干旱、咸潮上溯、水环境持续恶化,使得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澳门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去冬今春咸潮的大规模爆发及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珠江三角洲饮水安全危机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维护珠江的健康,提高其承载能力,继续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流域的层面,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合理配置,在保障流域河道水环境要求的最小流量、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同时,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珠江流域概况珠江流域总面积45.37km2,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西江为珠江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省(自治区),至广东省三水市的思贤滘,全长2075km,集水面积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3%;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广东3省,干流全长468km,集水面积46710km2。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滘汇入西北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珠江流域涉及的行政区域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在珠江流域。流域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特点,沿海地区夏、秋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季节常受热带风暴侵袭。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4℃~22℃,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70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m3。北江、东江的中、下游地区,年平均雨量在2000mm以上。2水资源量及其特性2.1水资源量及其地区分布珠江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为3380亿m3。其中西江为2301亿m3,占珠江流域水资源量的68.1%;北江为510亿m3,占15.1%;东江为274亿m3,8.1%;珠江三角洲为295亿m3,占8.7%。各地区分布趋势基本呈内陆多、沿海少,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山丘区多、平原区少。2.2水资源量的时程分配流域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根据1956年~2000年45年资料分析,西江控制站梧州站最大年径流量为3089亿m3(199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1070亿m3(1963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2.9倍;北江控制站石角站最大年径流量为731亿m3(1973年),最小年径流量为168亿m3(1963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4.4倍。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常出现连丰、连枯现象,1987年~1992年为连续枯水年组,1993年~1998年为为连续丰水年组。流域水资源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5%以上,枯水期径流量不足年径流量的25%。西江控制站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02亿m3(6670m3/s),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4亿m3(2820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1%;北江控制站石角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0亿m3(1360m3/s),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亿m3(654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4%。进入西北江三角洲(思贤滘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60亿m3(8750m3/s),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98亿m3(3800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2%,最1个月的平均径流量为56亿m3(2160m3/s),仅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