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必修二第九单元第3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作业]命题报告考查点难易度简单中档稍难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12、3、4、5、67、8、10近代交通和通讯911、12一、选择题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一品香”“西洋风味”等,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情景出现的原因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答案:B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注意材料中的“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反映的是中国人学习西方过程中,只是注重了外表的穿,而没有学会西方的本质的东西。答案:C3.(2008·江苏高考)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解析: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还是比较保守。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答案:A4.“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等可知是辛亥革命后的事情。答案:C5.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是()A.倡导女权运动B.生活全盘西化C.革除生活陋习D.工业文明冲击解析:工业文明的冲击使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开始了近代化。答案:D6.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解析: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中国是农耕文明,牛在中国人心目中很有用。答案:B7.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来侵略,西方的先进事物也随之传到中国,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答案:B8.(2010·德州期中)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即可选出正确答案。答案:D9.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和,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