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长沟通机制新冠肺炎家长信息通报制度1、幼儿园要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相应知识和要求,并要求家长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带患儿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发生流感疫情时要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告知学校已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避免家长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投诉和舆情事件。4、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5、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保育员)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卫生保健室(园长)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若校医(园长)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园长)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园长)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校医(园长)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园长)立即将情况报告中心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一、开学前2.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对本园教职员工和幼儿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教职员工、幼儿的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教职员工、幼儿在园内各年级、班级的分布情况,特别是要精准掌握每一名确诊及疑似病例教职员工、幼儿的康复情况,精准掌握每位教职员工、幼儿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人一案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对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教职员工、幼儿及家长,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3.幼儿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4.开学前要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制度和知识技能培训。5.做好园区预防性消毒。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教室、寝室、食堂、图书室、洗手间等重点区域和室内外场所提前杀菌消毒和通风换气,做好灭鼠、清除蚊卵等工作,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开学前一天,幼儿园应全面检查防疫工作部署的到位情况,再次对园区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7.开学前应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数量,保证满足需求;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导帮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8.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9.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10.幼儿园应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物资。11.幼儿园应加强值班值守,按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疫情防控信息。二、开学当日1.教职员工、幼儿返园当天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填写健康卡,不允许带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上班、上学。严格入园管理,建立入园体温检测制度,进入园内的所有人员,均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校。幼儿园应引导家长及幼儿有序入园,避免人员聚集。严禁家长进入教室、寝室等幼儿活动区域。2.教职员工和幼儿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须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幼儿放学回到家后,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钥匙、文具、水杯等随身物品,把外套放到通风处。3.教职员工和幼儿在教学、办公、生活区域内应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乘坐电梯时全程佩戴口罩,排队乘坐,避免拥挤,尽量保持距离。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接触水龙头、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键、柜台、话筒等物品后,应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湿纸巾擦拭。4.对去过疫情严重地区的幼儿,入园时要严格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