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九)(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烟台月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解析:选A“。根据材料1954”“‘’年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政治协商的组织,这体现出人民政协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A项正确。2.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解析:选C。毛泽东在论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以核子和电子做比喻,认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由此可知毛泽东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3.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第1页/总10页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会主义性B.完备性C.过渡性D.人民性解析:选D“。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同于《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性质,排除C项。4.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政务院下设的财经委员会指导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等部门,开创了中国之前从未有过的按照工业门类划分的管理体制。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A.中国机械工业的探索开始起步B.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比例严重失调C.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D.国家意志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加强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从材料和时代背景可知,在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和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借鉴的背景下,新生的中共政权开创了国家权力强力嵌入的工业领导体制,故D项正确。5.(2020·江苏启东期中)“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A.“”体现了左倾冒险的倾向B.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基C.是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突破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全面准备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学习苏联经验,其显著特点第2页/总10页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主张实行计划经济。根据材料中共八大提……”出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主张利用市场来活跃经济,说明对苏联经济模式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6.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解析:选C。意识形态仅仅能影响国际关系,对国家对抗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