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五)(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明中后期,除在京师进行的会试、殿试与定期考核以外,官员官职的分派和升迁,抛却出身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由吏部抽签决定,最后皇帝或司礼监例行朱批。这表明()A.科举制逐渐失去了选拔官吏的作用B.皇帝失去最高权威C.文官集团已经形成自动运行的机制D.明代吏治腐败低效解析:选C。明中后期,官员官职的分派和升迁大多数由吏部抽签决定,最后皇帝或司礼监例行朱批,这说明文官集团已经形成自动运行的机制,故C项正确。2.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解析:选D“。由材料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再经内阁下达部院可见,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D项。3.(2020·江苏盐城三模)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谬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第1页/总23页解析:选D“。材料中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说明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故选D项;六部是行政机构,排除A项;明太祖设御史台,由此建立监察制度,“与材料中明”代仁宗皇帝不符,排除B“”项;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说明是针对官员个人,而非中央各部间实现权力制衡,排除C项。4.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A.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解析:选C。材料表明乾隆时期的军机处,职责几乎无事不包,所以承担的职权超过了内阁而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故选C项;军机处虽然是全国政事中枢,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排除A项;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全面取代内阁职能,排除D项。5.(2020·北京海淀区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解析:选C。从战国后期,“”古代中国就出现了县这一行政区划,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第2页/总23页的控制,“”“”其中包括劝农课税维持地方治安等内容,故选C“”项;监察百官的权力属于中央,与地方政权无关,排除A“‘’”项;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属于两宋时期市舶司的职权,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项;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属于军事上的职权,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D项。6.明初,松江府的官布全部征收实物。从明中叶开始有本色与折色之分,本色即为实物,折色则为布折银,改折棉布占总数约24%。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纸币的普遍流通B.松江府棉织业最为发达C.商品经济的发展D.区域化专业化市镇兴起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松江府的征解出现了折银现象,说明赋税制度适应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明代白银普遍流通,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松江府棉织水平最高和专业化市镇兴起,排除B、D两项。7.(2020·山东济南二模)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解析: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