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版)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1.(年江苏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4题)“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棉纺织业的发展。从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可以看出并没有提高土地收入。排除A。题目中无法看出人民是否无法承担,排除B。棉纺织业的发展是由于赋税的变化,并没有实行工商皆本,排除D“”“”。从百万之赋赖此一机一杼可以看出赋税来源的变化,故选C。2.(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清朝张廷玉《明史》第七十七《食货志一》中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这表明A.皇室兼并土地加剧社会矛盾B.皇室已成为最大的土地占有者C.明朝时期自耕农的生活困苦D.这是引发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从材料信息可知,明宪宗将曹吉祥的土地纳入宫中庄田,成为皇庄。之后皇庄遍布各地郡县。这反映了皇室对土地的兼并。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皇室占有土地的比重,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民生活状况,排除C项;皇室兼并是土地兼并现象之一,而土地兼并只是引发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D项表述绝对。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5题)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第1页/总27页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4.(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12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区域经济的特征。从表格的数字看,这一地区已经出现了工场主,并且占30%的比例。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明朝的中后期,首先出现在苏州的丝织部门。5.(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8题)今(明朝)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明朝禁止对外贸易B.政府特许与进贡国家有限贸易C.禁止官商对外贸易D.希望外夷向天朝上国朝觐纳贡【答案】B【解析】考察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据信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表明政府准许与外国(但必须是进贡国)做贸易。故答案为B。6.(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14题)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答案】A【解析】“”“木乃伊”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传统中国社会在自给自第2页/总27页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下停滞不前。7.(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28题)“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