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版)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一、选择题1.(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答案】D【解析】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材料中描述的是幼女缠足之后废除缠足并且女子可以上学堂,这些现象出现在辛亥革命后,规定的禁止缠足,提倡男女平等之后。2.(河南省南阳市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的报刊业得到了发展,表现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而原因应是政治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等。故选C。3.(长沙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馆种类繁多、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解析】A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项中的主流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信息介绍了张德彝在途中吃西餐的情况,但无法说明西餐馆具体的地理位置,故C不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反映D项。从材料中西餐食用情况可知A符合题意。4.(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6题)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人的着装特点:“偏偏捷捷少年郎,第1页/总15页”“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一历史时期是指A.清代晚期B.民国初年C.新中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窄袖短衣高护领可知此为改良旗袍,这流行于民国初年,选择B项。5.(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16题)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答案】B【解析】A“”项中山装出现在民国时期;C“”项买办出现在清末,文革期间不可能存在;D“项QQ”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CD项。6.(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11题)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从材料信息看,二十年前,没有人乐于出钱购买股票,而二十年后,人们乐于购买股票,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进步。故选B。7.(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5题)漫画能折射社会生活面貌。对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晚清时期服装的五花八门B.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的窘迫C.计划经济时代的勤俭节约D.作者旨在提倡计划生育【答案】B第2页/总15页【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漫画反映的核心思想是民国时期百姓生活贫困,不得不把一件衣服给子女轮流穿。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