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调查分析人力资源(3)班张娣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员工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突现,并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员工激励机制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创造企业高绩效最直接的一环。企业的关键取决于人才,如何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充分发掘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这又是其核心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制定,以期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受发展历史、规模实力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在员工激励机制上还存在诸多不规范和不科学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不仅没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还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很多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二)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的释放人的潜在能量,并使之升值,从而创造最大化效益。一个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起到以下重要作用:(1)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3)留住优秀人才。(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希望通过我的调查与分析,能够自己设计出比较适合这个企业的书面激励机制,并完善其内容。如果有可能,给企业提供自己调查分析的材料依据,得到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视。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企业是否具有员工激励机制,机制的内容是什么,主要定位再哪些方面,激励方法设定是否合理,考察员工周期是多长时间,激励机制存在哪些不足。管理者实际上对企业员工是怎样进行激励的,是否制度化,或存在不公平对待。研究方法是: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进行访谈,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统计问卷结果,与访谈记录相结合分析问题。二、激励机制理论综述(一)激励的定义俞文钊指出:“所谓激励是指由于需要、愿望、兴趣、情感等内外刺激的作用,使劳动者始终处于一个持续的兴奋状态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罗宾斯认为:激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管理心理学的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就是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指管理者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促进、诱导被管理者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二)激励机制的定义激励机制就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诱导因素集合,即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2)行为导向制度,即组织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3)行为幅度制度,即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4)行为时空制度,即指奖酬制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5)行为归化制度,行为归化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以上五个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都是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激励机制是五个方面构成要素的总和。(三)员工激励研究综述激励理论种类繁多,对激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理论是激励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生理上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