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1992年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1.政治外交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3.思想科教文化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民主与法制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3)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修订1982年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实践①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②两岸关系的发展: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1.邓小平理论(1)形成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②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③中共十三大召开,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3)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建设和巩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3.科教文化的重要共识;2008年两岸直接实现“三通”;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会面。3.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奉行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来。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1980年起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城镇、内地开放城市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科技①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②新时期,中国的计算机(银河系列计算机)、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实施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