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的常用表现手法一、表现手法是个大概念通常意义下,表现手法是最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的一个部分,表现手法对于诗歌又叫艺术手法。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双关,夸张,反问,反语,引用等。3表达技巧:想象,联想,象虚实相生等;描写方法针对人的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二、常见表现手法释义和作用征,比衬,烘托,渲染,简介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烘托作用。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10、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题旨。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11、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强文章的传奇性,丰富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一)渲染和烘托1、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散文中往往用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来突出形象。2、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散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二)对比和衬托1、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2、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3、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三)衬托和烘托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衬托和烘托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