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一年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90%,中小企业税负降40%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牵一发动全身(经济聚焦·营改增效果怎么样(上))服务业直接受益,制造业获“溢出效应”本报记者李丽辉《人民日报》(2013年02月18日10版)制图:宋嵩编者按:作为结构性减税和财税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2012年1月率先在上海启动改革试点,之后采取“雁阵”扩围方式,陆续将北京、江苏等11省市纳入改革试点。人们普遍关心:试点一年来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何时才能进一步扩大试点?如何看待部分企业税负增加?下一步改革中,将如何考虑解决税负增加问题?带着这些关注,本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和专家,并于今明两天刊出上下篇连续报道,以期为读者更全面地展现营改增的全景与走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对于很多纳入试点的企业来说,营改增带给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和好处,就是减税。江苏天正景观规划设计咨询公司,是一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2012年10月营改增试点实施以来,公司每个月比以前要少缴1万元左右的税款,税负大大减轻。“咨询服务和创意设计属于现代服务业,人员工资福利是企业最大的支出。一年减负10多万元,平均下来每名员工能增加7000多元福利。”董事长武涛坦言。据江苏省财税部门介绍,截至今年1月,全省纳入企业已经超过15万户,其中80%都是像天正公司这样的小规模纳税人。2012年第四季度,营改增试点共计减税3.54亿元,全部试点纳税人总体减税面为95.93%。其他试点地区运行情况平稳,减税效果同样令人振奋:北京市目前纳入营改增试点企业超过20万户,累计减税42.4亿元,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下降33%;广东省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两个申报期,纳入试点企业数14.11万户(不含深圳),试点纳税人净减税6.32亿元,总体减轻税负25.35%。仅广州地铁公司一家企业,试点两个月就减税1800万元。不仅是大多数试点企业税负减轻,营改增对非试点企业和地区也产生减税效应。北京市试点改革4个月,就为外埠增值税纳税人减税近34亿元;上海市非试点纳税人和外埠纳税人,2012年减税165.3亿元。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从12省市的纳税申报情况看,目前共有102.8万户试点纳税人,由缴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2012年,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总的看,营改增试点一年成效比预想的要大,影响比预想的要广,反响比预想的要好。”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最初改革方案提出的目标,是确保试点行业企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同时产生促进专业化细分与结构优化的效应。而从现在的实际效果看,试点企业的减税面和减税幅度都是超预期的。特别是在去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大举措,在产生一系列正面效应的同时,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一场减轻税负的“及时雨”。购买劳务服务可以抵税,大大激发了企业采购现代服务的积极性,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比翼齐飞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并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购买服务可以抵税,大大激发了企业采购现代服务的积极性,服务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浙江省试点一个月,全省新办试点纳税人5293户,增加最多的是文化创意服务业,占新办户数的23.1%;北京市新办现代服务企业3.9万户,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鉴证咨询服务等领域,占新办试点户数的九成以上。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加速聚集,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结构和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主力军。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上海GDP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营改增直接受益的是服务业,但对制造业也产生了重要的“溢出”效应,影响十分显著。不少企业主动将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通过主辅分离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在江苏省,常熟市龙腾特种钢公司每年的物流费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