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四十二)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解析: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是利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A项错误;材料中“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体现出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张,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材料中“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排除;材料中“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是说企业的,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2.《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解析:根据题干《宣言》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1924年1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在《宣言》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3.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已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已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D.反对盲目排外解析:根据“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夺取汉族政权的满清贵族,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项;C项材料无体现;孙中山的言论针对的是反满情绪,不是“反对盲目排外”,D项错误。答案:B4.“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A.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C.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可知这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相符,因此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国民革命运动,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答案:C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毛泽东认为中日战争()A.有利于战后两国友好合作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C.将推动中日的社会大变革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战后两国的关系走向,A项错误;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与否在材料中并无体现,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可知中日战争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C项正确;此时没有涉及到是否建立新中国,D项错误。答案:C6.约翰·麦克李兰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