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公平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转性、不可增减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蓄积性,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使用。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它是以高效完成预定目标和避免浪费时间为目的的自我管理活动。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效率。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对时间如何管理直接影响着其学业成绩、大学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个人人生目标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一、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1.时间价值感强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调查表明,9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时期时间很重要,但做事情时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因素考虑的大学生只占61%。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的同学缺乏正确的时间价值感,在大学生活中悠闲自在,放荡不羁。为什么他们对时间的把握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而没真正地落实在实际行动中?2.时间监控观弱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时间没有计划或有计划但实施困难。对大学四年时间有大致规划的大学生只占到50%,对每天、每周或每月详细规划的大学生更少,只占到23%。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计划也较为翔实,落实得也非常好,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计划和目标?3.时间效能感低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时间效能感适中,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中学时期,他们的各方面表现相对是突出的、优秀的,故而自我效能感也较高,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在时间管理上的效能感偏低,值得我们深思。二、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的原因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我发展目标的缺失使得自己对时间的管理失控。中学期间,特别是高中时期,他们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即考上大学,因而他们有着较为翔实的计划,并时刻监控自己对计划的实施,因此,他们对时间的管理比较有效。但他们跨入大学后,陷入理想间歇期,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放纵自己,更谈不上什么时间管理。2.被动变主动的不适应。在中学时期,学生们没有太多的自主时间,时间几乎全部被繁重的课业占据,因而,其管理行为其实是被动的。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突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面对这些宝贵的时间,他们仍被动地等待接受别人对自己时间的安排与分配,而有没有人给予他们这方面的帮助,因此,导致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善。3.时间管理知识欠缺。中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致使对时间管理的概念是模糊的。中学生对时间的管理行为是被动的,导致自己没能积累到时间管理的经验。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大量的自主时间,不知如何去分配,如何有效利用。三、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对策1.强化时间管理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时间观念。时间是一种特殊资源,任何时候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都不为过。因此,大学生必须珍惜时间、学会驾驭时间。利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生活管理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使其体验到时间的有效利用,让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认识到科学地管理时间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只有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效力。2.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能力。明确的目标是对时间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为此,应该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确立职业方向,引导其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方案与计划,并不断地监控计划实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