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主报告)目录第一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第一节地域范围确定基本原则与主要指标一、行政界线的完整性二、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三、区域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之间的依存性四、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系统性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完整性第二节研究主要结论一、研究区的确定二、城镇空间联系隶属度分析4三、人口经济指标的离散程度分析四、推荐方案的形成6五、多方案比较8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域范围最终确定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中部地区其它试验区的地位比较第二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区划第一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I第二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一、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三、防洪蓄洪功能重要性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五、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第三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一、土地(耕地)承载力二、水资源承载力三、生态环境承载力第四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开发密度分析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分析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分析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分析第五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功能分区一、主体功能分区的区划原则二、禁止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三、限制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四、重点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五、优化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第六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II一、农业用地区二、生态林用地区三、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四、湿地保护区附件1:研究技术思路III第一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第一节地域范围确定基本原则与主要指标一、行政界线的完整性本研究以保持县域界线的完整为原则,一是由于县级单位长期以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县域单元的数量、国土面积、经济实力和管理手段比较适中;二是依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三是社会经济数据大多都是以县为单位统计,这是区域研究分析的基础。二、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保持流域整体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的理想模式,但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全部国土面积的97.2%,如此大的国土面积作为一个经济区建设,显然不够现实,为此,本研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把直接流入湖区的近湖区水系流域全部包括,而远湖区的水系(五大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输入点,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口作为水资源输出点(位于湖口县和九江县交界处)。通过调研,近湖区的水系有徐埠港、土塘水等十大河流,涉及鄱阳、彭泽等15县(市、区),这15个县(市、区)应1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内。三、区域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之间的依存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有分工,更有协作,应是高度统筹的一个经济体,这种统筹主要表现为县域经济的依存关系。研究运用“区域经济联系量”分析县域间经济联系隶属度,既可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四、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系统性“人—地—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纽带,土地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水则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命脉,而人类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区域人类因素集中反映在人口聚集程度和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二个方面,人口聚集程度反映着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着产业布局;而城乡居民的分布,反映着经济产业的分布,也反映着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或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完整性作为一个经济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正是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把区域内各地的经济产业连接在一起,从而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区域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是否形成是一个网络,也是衡量区域经济能否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指标。2在以上五个基本原则下,研究重点对水系与地形地貌、县域经济基础与经济特征、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人口分布等四个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第二节研究主要结论一、研究区的确定从生态角度看,滨湖地区和直接流入湖区的水系流域涉及的县(市、区)理所当然属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