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关键词:农民消费问题对策作者简介。吕姝琦(1983―)女,民族,汉,XX省XX市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研究方向现代经济理论;李阳(1982―)男,民族,汉,XX省XX市人,大学本科,就职于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XX)-04-0118-01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猛烈冲击,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逐渐减弱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为主。在消费需求中,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其中以内需为主,而扩大内需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因此,提高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对经济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一、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意义消费通常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物质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广义的讲,它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大类,马克思把前者称为“与生产同一的消费”;把后者称为“原来意义的消费”。本文所探讨的消费,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即生活消费。农民的消费,是指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及劳务的耗费,它通常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方面。农民的消费不仅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探究农民消费持续低迷的根源,积极引导农民适度、合理消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二、农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源动力,人们总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来规划和预算消费支出的,收入水平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而且收入水平的变化也随农民的边际第1页共27页消费倾向和对各种生活消费品的偏好发生变化,从而对农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消费支出极为有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地区之间、不同消费阶层时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了农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形成不平衡的区域市场和购买力不平衡的消费群体,潜在的购买力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二)农民储蓄倾向强化,预期消费增加,即期消费受到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储蓄倾向提高,消费倾向必然下降。此外,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增大导致人们希望多储蓄。近些年农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人们的预期消费也有所增加。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了农民消费的心理趋于保守,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大量的购买力沉淀下来,以获得“未来安全”的需要。(三)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民因长期受传统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一直以勤俭朴素为美德。目前,农村仍有相当多的中老年人具有“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些观念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四)农村消费环境不太理想,限制了农民对消费品的购买和使用。目前农村的消费环境欠佳,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消费权益缺乏必要的保护,坑农、害农事件仍有发生;二是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电信等设施不能满足消费的需要。三是农村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商品的供给结构与农民的消费结构不能相匹配。三、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选择扩大农民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政府、农民自身和企业等多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对策,相互促进,共同影响,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并改善农民的收入预期人们之所以在目前不敢放开消费,其重要的原因是收入预期较低、来源不稳定。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第2页共27页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民进行经济形势的宣讲,并且抓典型、树模范,以生动的实例来增强农民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作为农民自身也应对收入的现状和预期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既不能盲从消费也不要过于保守。(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向增加农村公共用品投资倾斜,并建立、健全包括医疗和养老在内的村社会保障制度,使百姓无后顾之忧,将预期消费转化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