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线路设置调查汇报公交车和线路客车既是城乡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窗口。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全市客运线路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政管理局、市公交公司、市客运办、四个镇人大负责同志、部分驻我市的市和市人大代表以及客运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有关客运线路设置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坚持“立足市情、着眼发展、科学发展、统筹规划、节约资源、方便群众”的原则,不断探索客运发展管理模式,保持了线路设置和运营秩序的相对稳定,方便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目前,我市有12条公交线路,169辆公交车;有市内客车线路35条,客车135辆,全市956个村通达了客车,通车率达99%以上。(一)公交线路设置不断规范。近年来,市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指导和规范公交线路设置,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公交线路、停车站点设置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广泛听取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对设置不合理的1路、2路、3路、7路公交线路作了及时调整,并根据XX县区道路状况及商业网点的变化,统筹安排公交站点、线路、亭牌、运力等设施建设,相继开通了18路、19路、20路公交车,线路、站点、亭牌设置基本合理。目前,我市共设置安装公交站牌702个、候车亭30个,市区覆盖面达到了95%以上,主要机关、学校、医院、娱乐场所、工业园区和新建居民小区附近基本设有公交站点,方便了市民乘车。(二)客运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市政府积极争取上级交通部门的支持,为我市客运线路与全国公路运输网络的对接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通达市内外的客运网络。调查中了解到,我市现有市内和长途客运线路64条,线路客车255辆。其中,省际线路3条,客车4辆;跨市(地级)线路20条,客车61辆;跨县(市)线路6条,客车55辆;市内线路35条,客车135辆。第1页共5页目前,我市到青岛、以及周边的县市已实现流水发车,全省17个地级市全部有客车通达或经行,方便了群众出行。(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府根据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新公交站。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150亩的新公交站,已列为我市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部分用地已经落实,有关部门、单位正在做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新公交站将成为集公交车始发依靠、维修保养、加油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服务基地。二是建新汽车站。位于齐鲁纺织城南侧,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96.3亩的新汽车站,用地指标已获上级批准,年内开工建设,2010年前投入使用。三是开通28路公交车。今年9月份市公交公司将新购40辆公交车,在XX县区振兴街、昌安大道、康成大街、夷安大道四条主要街道所形成的环线内新开通一条环城线路。(四)社会效益不断凸显。近年来,市政府积极引导客运经营企业转轨改制,对汽车站进行了经营体制改革,成立了汽车站有限公司,实行新的管理机制后,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公交公司通过推行管理人员入股制度,激发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公交公司加强了内部管理,在低票价政策、燃料连续涨价、社会福利乘车增加、司机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微利经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市客运事业在满足城乡群众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没有很好地落实老年人免费乘车的有关规定。对老年人乘车要求办理乘车卡,一次收取成本费高达20元,并要求1至2年更换一次,且限时办理,群众对这种变相收费的做法反映强烈;对老年人乘车存在歧视现象,老年人乘车被拒载或上车后被司乘人员冷言冷语时有发生。二是有的线路客车司机袒胸露背,态度蛮横,乱停乱靠车辆;个别客运线路存在让乘客途中等车、倒第2页共5页车和见有月票的乘客不停车等现象。三是车辆“脏乱差”影响了城市形象。调查中我们看到,有的车辆卫生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