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病虫害防治1、卷叶病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双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倦怠萎蔫状态,严峻时致使叶片大量脱落。究其缘故:一方面是由于夏日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输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现在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整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致使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最为严峻。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给充沛时,卷叶显现较晚,可不能大量落叶,也可不能阻碍到花芽的分化。防治方式:卷叶是梅花本身专门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和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增强治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增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制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专门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操纵在30%-40%之间,爱惜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2、黄化病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显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域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育土偏碱,或因长时刻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致使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发叶片褪绿发黄。碱黄要紧表此刻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那么,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样不发生黄化。防治方式: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一个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显现较严峻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左右开弓,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3、炭疽病受害叶片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1厘米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生于叶缘者多呈半圆形或不规那么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和暗紫色,上生黑色小点,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染病落叶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发病严峻。“朱砂型”梅花最易感染,“绿萼型”最抗病。防治方式:清除枯枝落叶烧毁;从4月中旬开始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持续3-4次。4、流胶病为枝、干要紧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臭,并伴有流胶,树势慢慢虚弱,致使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峻时枝条干枯,乃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样发生在连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出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慢慢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峻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样发生在骨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臭,腐臭部份慢慢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峻时树势虚弱,乃至会全株枯死。3-11月都可发生,以6-9月最为严峻。防治方式:增强水肥治理,及时排除积水;避免蛀干性害虫侵入,幸免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5度的波美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5、膏药病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显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而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分离,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减弱树势,严峻时树体慢慢虚弱死亡。全年都可发生,以夏日最为集中,地处潮湿、树冠郁闭的虚弱树易发病,蚧壳虫为要紧传播媒介。防治方式:通风透光,开沟排水;消灭蚧壳虫,减少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天发叶前刮除病部烧毁,涂抹3-5度波美石硫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于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6、煤污病由于蚜虫、蚧壳虫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表现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乌黑的煤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