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2000.10.20答辩作者:安福仁导师:汪祥春序组织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靠两只手: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分界线是变动不居的。全靠市场,搞自由放任,是一种极端;全靠政府,搞计划经济是另一个极端。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划定一条适当的分界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大问题。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个好办法。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这种商品的价格,价格指引许多家庭和企业作出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以致未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其原因,或由于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垄断,或由于外部经济效果,特别是负的外部经济效果如污染环境,或由于公共物品,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对垄断企业实行规制,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另外,市场经济往往造成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往往发生多种宏观经济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增多、经济增长不快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设法纠正贫富悬殊,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我国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越到后来,弊端越明显。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那时起,大力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种改革,到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市场机制已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时机,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在政府与市场的协调配合上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一书,是安福仁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本书共10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2章)论述市场经济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第二部分(包括3、4、5章)首先论述市场经济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有效地配置资源,其次研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再次就政府干预进行国际比较。第三部分(包括6、7、8、9、10章)综论我国的政府干预,包括政府如何对垄断企业进行规制、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进行收入再分配。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适当的分界线问题,也就是政府的经济作用问题。一般来说,在现代经济学中,对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纠正市场失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已有广泛的共识。但是,针对中国的国情,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什么作用,还有待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安福仁同志写的这本书,在这个问题的学术研究上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值得称道的。是为序。汪祥春2000年11月9日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被一个消息所震撼:中国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经过多年求索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和正确选择。这一正确选择的伟大意义,不仅仅是在经济上选择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了经济的运作效率,同时,它又创新了政府干预与驾驭经济的市场调控观念,创新了经济主体的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经营观念,创新了消费者的追求最大效用的理性消费观念。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在当今世界上,国力的强盛、人民的福利和民族的自尊,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成功与否。而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讲,它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从经济发展的运作方面来看,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是经济体制,二是经济政策与战略。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与否,形象地说,它取决于“两只手”的运作及有机配合。手,是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重要器官。古典经济学家把引导协调千千万万人生产交换活动的市场经济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形象地反映了市场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