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畜牧产业化建设专题汇报省畜牧兽医局(2009年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畜牧兽医工作,今天张常委、刘秘书长亲临我局视察指导,使我们倍受鼓舞、倍添信心。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向张常委汇报五个方面的情况。一、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一)生产形势今年以来,我省畜牧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克服诸多困难,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归纳为“三个好于预期”。一是生产情况好于预期。据统计,1—10月全省生猪出栏3018.24万头,同比增长9.31%;牛出栏102.17万头,同比增长9.38%;羊出栏344.06万只,同比增长10.17%;家禽出笼36155.4万只,同比增长15.24%;禽蛋产量126.52万吨,同比增长15.63%。预计,全年全省生猪出栏3780万头,同比增长8%左右;牛出栏119万头,同比增长5.8%左右;羊出栏540万只,同比增长9%左右;家禽出笼4.35亿1只,同比增长10%左右;禽蛋产量140万吨,同比增长12.8%左右。二是价格行情好于预期。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消费不旺,猪价一路走低,最低时的6月份活猪均价只有9.09元/公斤,养猪出现亏损。下半年随着经济回暖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养猪效益恢复正常,目前出栏1头肉猪平均盈利100-150元;今年禽蛋价格一直较好,蛋鸡每只盈利13-15元,蛋鸭每只盈利35-45元;肉禽效益稍差,处于保本略亏的状态;牛羊肉价格坚挺,养殖效益持续稳定。农民养殖一头肉牛平均毛利润450元,肉羊养殖只平毛利润为146元。奶业生产已渡过“三聚氰胺”危机,并有效克服a型口蹄疫的不良影响,目前牛奶价格已达到3.2元/千克,奶农有少量利润。三是农民增收好于预期。据我局与省调查总队会商了解,上半年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减收28元,到第三季度末基本持平。预计全年畜牧业可为农民人平增收10-15元。(二)主要特点第1页共21页1、畜牧业应对市场波动越来越理性。养殖户对市场的把握越来越理性,“逢俏不赶、逢滞不丢”已被广大养殖户所认知,在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之时,许多养殖户逆市而上,加大了引种力度,使得今年种猪一路畅销。在奶业双重危机下,XX市迎难而上,奶业发展超历史水平。2、养殖水平越来越高。随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过去我省的2畜禽舍比较简陋,现在养殖户在畜禽舍建设上都舍得投资,保温方面增加了地炕和水暖设施,降温方面增加了负压湿帘系统,畜禽舍的设计更科学了。目前生猪达100千克体重出栏日龄平均为175天,比1998年提前出栏30天,出栏率150%以上,比1998年提高30个百分点,三元杂交猪占70%以上;良种蛋鸡只平产蛋17千克,比1998年提高2千克;肉鸭40天达3千克以上,比1998年提高0.5千克。3、畜产品产区与销区倒挂越来越明显。过去,广东等沿海主销区的活猪收购价一般要比湖北、湖南等主产区高出1元/公斤以上,我省每年有近千万头活猪外调沿海省份,平均每头猪有30元左右的利润。但今年以来,这种价格差别已经越来越不明显,销区价格甚至还不如产区。据《猪业科学》杂志调查,12月4日,广东生猪价格每公斤12.4元,湖北12.6元、湖南12.2元、山东12.8元、重庆13.1元、安徽12.8元。产区与销区倒挂还表现在上半年猪价下跌率先是从广东等沿海省份开始的。(三)主要做法1、逆向思维,低成本扩张生产。去冬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市场一片哗然,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国家密集扶持政策,过度干预养猪生产,导致生猪产能过剩,应该放缓生猪养殖步伐时,我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提出了“猪价低迷是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导致消费不旺所致”的论断,并始终坚持要大力发展生产,要求各地“不管市场风险有多高,不要对养猪失去信心;不管疫情有多3复杂,不要对养猪说放弃;不管环保压力有多大,不要把养猪当包袱”。正是在这一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针对低迷的市场行情,因势利导,第2页共21页提前谋划,让一些生产性能低下的老母猪“提前退休”,优化猪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规避风险;另一方面逆向操作,率先提出“充分利用钢筋、水泥降价的有利时机,低成本发展养猪生产”。作为畜牧主管部门,我们积极当好省委、省政府参谋,不厌其烦地争取省发改委、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