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轨迹方程的求法定义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c,例1、已知ABC中,若a,c,b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且acb,b、A、B、C的对边分别为a、AB2,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例2、已知A、B为两定点,动点M到A与到B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例3、【2016高考新课标1卷】设圆xy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I)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II)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22A(-a,0)yM(x,y)oB(a,0)x直接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的坐标(x,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例4、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y1,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0(如图),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2x2y21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例5、【2017课标II,理】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2为N,点P满足NP2NM。(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OPPQ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f(t),y=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x,y)=0。2例6、过抛物线y2px(p0)的顶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OB,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例7、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oyANMBx例8、[2016高考新课标Ⅲ文数]已知抛物线C:y2x的焦点为F,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P,Q两点.(I)若F在线段AB上,R是PQ的中点,证明AR//FQ;(II)若PQF的面积是ABF的面积的两倍,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例9、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例10、如图,从双曲线C:xy1上一点Q引直线l:xy2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222yBQRAoPxx2y21有动点P,F1,F2是曲线的两个焦点,求PF1F2的重心M的轨迹方程。例11、双曲线9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x2y2例12、如右图,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221于M、N两点,A1,A2为双曲线的左、ab右顶点,求直线A1M与A2N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例13、抛物线y4px(p0)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A、OB,求抛物线的顶点O在直线AB上的射影M的轨迹。2【达标检测】:1、设椭圆中心为原点O,一个焦点为F(0,1),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t.(1)求椭圆的方程;(2)设经过原点且斜率为t的直线与椭圆在y轴右边部分的交点为Q,点P在该直线上,且OPOQtt21,当t变化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2.(2021·江苏高二专题练习)已知点P2,2、Q0,2以及直线l:yx,设长为2的线段AB在直线l上移动(如图所示),求直线PA和QB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2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求两动直线ykx1与yx1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k4.(2021·梅河口市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