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苏州之行考察报告——苏州之行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筑阖闾城,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少有。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历经2500多年沧桑,但古城池仍座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这在全国是唯一的。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古XX县区河道总长35公里,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5万。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17度,1月最低气温-9.4度,7、8月份最高气温达38.6度;全年平均降水量偏高,近1076.2毫米,无霜期在230天左右。苏州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4米左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吴县穹窿山主峰高351.7米,为全市最高点。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散布其间,太湖水面90%左右在XX市境内,全市水面占总面积的42.5%,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古城内现有河道35公里、桥梁168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第1页共4页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寒山寺的钟声。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1979年首先在美国纽约建造了“明轩”庭园,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其深厚的影响不断延伸,进而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西班牙、南非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造苏州古典园林,出口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中国的长驻文化大使”。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街巷临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不但有园林之美,山水之胜,而且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据统计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太平天国忠王府、云岩寺塔、拙政园、留园、文庙宋代石刻、保圣寺罗汉塑像、玄妙观三法殿、网师园、环秀山庄、瑞光塔。此外苏州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7处。市区对外开放的园林有24处,拙政园、留园列入了国家的四大名园。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了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苏绣,其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著称,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作为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早已名扬海内外。苏绣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追溯起来已有两千多年,据《说苑》记载,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第2页共4页期,吴主孙权的赵夫人擅长刺绣,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邑的形势,被时人赞为“针绝”。到了宋代,苏州已是“户户有刺绣”。到了明代,苏州刺绣已形成“精细雅清”的地方特色。清代苏绣发展到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