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第一章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形势第二章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第三章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动荡与变化第四章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经济的变化发展第五章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与中国政府的应对之策第六章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第七章国内市场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第八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断裂第九章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导言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内涵中国近代经济史:考察和研究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经济史学。中国近代经济史首先是西方列强变中国独立的民族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而又不能顺利和充分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经济曲折发展的一百年,就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二、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范畴:从工业化到数字化。中国近代经济的现代化任务,主要是工业化,直到现在还没有全部完成。(工业化在历史中的位置,示意图)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国以及世界多数国家的后发型现代化,最初是对外来冲击的被动反应,即冲击-反应模式。一方面,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厂制度,先进交通与通讯工具等,因此,中国早期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近代中国并有一定的发展,但屡屡受挫,难逃失败;另一方面,早期现代化又是半殖民地化过程,与旧体制的崩坏交织在一起。三、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作为世界GDP第一大国,中国从19世纪初期不断下降,在整个19世纪大体都是负增长,20世纪才开始恢复缓慢增长。人均GDP则几乎都是负增长。也就是说,生活在19世纪、20世纪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不如18世纪及以前的中国人。而这一时期的世界则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表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外比较(10亿"国际美元"1990年)年份中国日本欧洲美国俄国印度世界182021922188133411171518902063963021699171156019132426999752022920126671933289137118160623722733041952306197174216775132275892表2人口(百万)年份中国日本欧洲美国俄国印度世界1820381311671045209106818903804027163107281145119134375232798154304177219335006736212615935021361952569864021581863722606表3人均GDP("国际美元"1990年)年份中国日本欧洲美国俄国印度世界18205757041123129375153166918905419742324341192560810751913553133430445331148866315051933579204232604805149364915471952538227742871064529286092261第一章此消彼长: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形势一、盛世辉煌:18世纪中国传统经济的极盛时代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市场、城市发展、对外贸易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乾隆像1、农业原有作物种植扩大,新的作物引进推广,土地产出率高。水稻向北推进到内蒙、新疆,双季稻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棉花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明末新引进的玉米、番薯、烟草种植地域与加工业迅速扩展。18世纪随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出英国:“麦子的收获率为15: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1。”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乾隆59年)的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这在短缺经济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2、手工业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清代时开始落伍,但迄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约175项,占57%以上。手工业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棉布、丝绸等纺织业、制瓷业、制糖业、茶业等都居世界领先水平。(织机二幅)家庭手工业普遍存在,官府手工业技艺高超,手工作坊也逐渐增多。如江南的纺织业、广东的冶炼业、京西的采煤业、云南的铜矿业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手工劳动的分工进一步精细。当时中国的商品,在西方贵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