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一、单选题1.一物体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的两倍。若将物体朝透镜方向靠近24cm,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此时像距是物距的2.5倍,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已知物距、像距、焦距间111的关系满足+=)()fuvA.5cmB.15cmC.20cmD.30cm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B.将蜡烛从光具座4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物像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C.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C.一定大于lB.一定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若用白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则此时光屏上的像将()A.只剩物体上部分的像B.只剩物体下部分的像C.仍为整个物体的像,只是比原来暗了D.得不到物体的像了5.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6.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成实像时,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C.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D.所成的实像和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7.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按图甲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若将水透镜按图乙放置,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图甲中,向透镜中继续注入少量水,发现焦点位置左移,实验说明:凸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焦距越小C.图乙中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要想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D.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3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右移动的距离应该大于3cm28.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物体的投影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将物体从甲区域逐渐移动到丙区域的过程中,都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9.如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等位置,则当光屏上成最大的像时,蜡烛的位置在A.a处B.b处C.c处D.d处10.某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4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11.小明有一个凸透镜,经常用它观察小物体,也能用它做其他光学实验。一次实验时不小心把这个透镜摔坏了,他就用橡皮泥把遗失的部分补上(如图所示)。小明如果用这个补缺的凸透镜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则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A.光屏上能出现三个烛焰的实像B.光屏上能出现两个烛焰的实像C.光屏上能出现一个残缺的实像D.光屏上的像与原镜片成像情况几乎相同312.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前100cm处,一支蜡烛以10cm/s的速度向凸透镜走近蜡烛运动5s,则蜡烛最后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3.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