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图是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表示的含义:t℃,KNO3与NaCl的溶解度相等B.KNO3饱与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KNO3C.20℃,向50g水中加入16gKNO3,可得到66gKNO3溶液D.将t℃时两种物质的饱与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NaCl大于KNO32.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0C时,甲、乙饱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甲溶液从t20C降温到t10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t20C时乙的饱与溶液变为不饱与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3.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⑴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⑵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⑶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与溶液,至少需要g物质a;⑷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升温至第1页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4、图9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①在℃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在t1℃时,将3g乙物质加入1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③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的溶液处于(填“饱与”或“不饱与”)状态。图9④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的操作步骤为: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第2页b=c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与溶液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与溶液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原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A.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B.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与溶液C.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与溶液D.7.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溶解Na351035203304050607080903636373737381003939第3页度/ClgKN.713.820.96.3345.66485.5.3110.8138.4169.8202426O3.32.8(1)上述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2)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3)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4)若要在某一温度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与NaCl饱与溶液,则该温度所在的范围是。(5)右图试管中盛放的是室温下KNO3饱与溶液(底部有少量未溶的KNO3),若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不断搅拌,能使试管中固体溶解的是(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干冰E.生石灰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50g甲的饱与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与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要使接近饱与的乙溶液达到饱与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9、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4回答问题:(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第4页(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与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加升再加入①实验过程中,B、C入、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与溶液的是。10040g甲5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甲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50gt1℃t1℃t1℃t2℃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BADC图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10.(6分)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5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填“硝酸钾”、“氯化铵”或“氯化钠”)。⑵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若要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⑶A杯是50℃的K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