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西方婚俗的差异.doc1111VIP免费

中西方婚俗的差异.doc1111_第1页
1/7
中西方婚俗的差异.doc1111_第2页
2/7
中西方婚俗的差异.doc1111_第3页
3/7
跨文化交际学论文论文题目中西方婚俗的差异院系外语与经管学院专业英语教育年级、班级11级英语教育3班姓名杨国霞学号1021013135摘要婚礼时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而被社会承认的仪式,婚礼的出现大约是在对偶婚制的中、晚期。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序。婚礼的产生是因为男女双方婚后要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和义务。再次,由于家庭是小区居住中的的单位,这就自然涉及与小区、邻里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一切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和关系的建立和履行,促使家庭建立的婚姻当事人。需要通过一定的礼仪程序,以取得社会的赞同、认可、和保障。婚礼的产生,还与婚姻当事人满足与经过自己选择而长期共同生活的性伴侣正式结合的愉快心理情绪息息相关。当婚礼产生之后,婚姻习俗也会随之而产生,并且随之时代的转变而变迁。关键词婚礼宗教差异文化差异色彩服饰中式的婚礼(一)议婚也就是“提亲”。男方家长先派一位媒人到女方嫁妆去求婚,称“下达”。(二)纳彩就是男方家长向女方献礼求婚的礼仪。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才派使者去行纳彩之礼,在“六礼”当中纳彩、问名、请期和亲迎皆用雁作礼物。婚书是纳彩的重要仪项。男方准备好婚书,晨起,奉婚书祝告祠堂,以示祖宗后嗣香火延续,同时也期盼先祖保佑子孙婚姻幸福成功,并以之征得祖宗许可。随后,以本宗亲戚、媒氏为使者前去女方家。女方家父母或族长出门相迎,媒氏将婚书呈现给女方主人;女方父母或族长收受婚书后,祝告于祠堂,以求先祖保佑,不忘先人赐体之功。一般官宦之家还专门躬行虔诚仪式,礼节文明十分讲究。(三)纳币也就是所谓的下聘礼。民间又有纳红定,吃肯酒的说法。吃肯酒即是许亲订婚,男方需向女方家送纳“订婚礼物”。(四)铺房所谓“铺房”,就是举行婚礼前夕布置装饰新房,是婚礼的序幕。通常由男方亲友进行。(五)亲迎即男方亲自到女方家去接新娘。如今所谓婚礼,是指结婚典礼仪式也就是古代的迎亲。(六)下轿利市即新妇被迎娶至夫家后下轿、下车入门过程的祈吉庆贺活动。主要有撒谷豆、跨鞍、跨火、抱毡等活动。撒谷豆即是新妇撒五谷让小孩捡取;跨鞍意在取“鞍”的平安的谐音,即是平安之意;新妇跨火是从火盆上跨过,是指去除巫碎邪物;抱毡即是新郎抱着新娘进屋,不让新娘脚占地。(七)拜堂又称“拜天地”和“拜花堂”,是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仪式和高潮,通常是新婚夫妇同拜天地和互拜,也就是现在影视中所谓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按照传统婚俗拜堂之后就成夫妇,为社会所认可。因而拜堂是婚礼诸多仪式中的大礼。礼成之后,新人就会被送入洞房,知道这时新郎才能揭去新娘头上的喜帕。(八)喜宴即婚礼中的庆贺宴席,今天所称为的喝喜酒,从古至今,各种喜庆活动多有酒席相伴,一向被视为人生大礼的婚礼也不例外。(九)坐帐宋代称“坐虚帐””坐富贵”等.即迎新夫妇入新房。新妇下轿诸利市活动之后,入中门,至一室中稍歇,当中悬帐,所谓坐虚帐;或径直迎入房室内坐于床上,谓至于坐富贵。(十)撒帐新婚夫妇交拜之后或坐帐之际,向帐内撒金钱彩果的祈吉仪式。有栗子和枣子,谓之早日立子和早生贵子之意。(十一)合髻又称结发。成婚之夕,新婚夫妇分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仪式。合髻、结发多为新房中仪式,后来有结发夫妻。(十二)合欢即是喝交杯酒,新婚夫妇合饮交杯酒,象征夫妇合体相亲。(十三)闹房即是闹洞房(十四)妇见舅姑这是成婚次日或第三日新妇拜见公婆的仪式。在古代,新妇拜见舅姑是其正式为夫家宗族所接受,确认为本家族成员之一的庄严仪式,所以十分认真,甚至还要参拜家庙。拜见时,新娘要献枣和栗子于公公;献肉于婆婆。(十五)庙见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参拜祠堂。如果结婚时舅姑已死,则在婚后三个月到寺庙去祭奠舅姑,称“庙见”。新妇只有在拜见舅姑和庙见这两项仪式结束后,才能成为丈夫宗族的一员,整个婚礼才算完成,否则,女子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十六)回门又称“谢门”,新婚夫妇于婚后首次至女家,示谢兼新女婿拜认是传统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西方的婚礼西方人大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西方婚俗的差异.doc111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