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研报告5篇地税角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机遇,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江西率先崛起的必然要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之处,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不仅具有率先崛起的可能,而且具有促进两大经济带加快形成的重大意义。一、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认识%y*fe*x5j*4g0o-j+ji0gm"[n6环鄱阳湖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工业基础较好,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区域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出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1、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重要的天然调节水库,以其自身巨大的湖泊容积调蓄长江中上游和江西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的来水来沙,具有显著的削峰蓄洪功能和减灾作用。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有浮游植物800多种,有高等植物600多种,浮游动物有607种,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中鱼类的46.7%,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j$@5p0f$a8s4h3n(n2、农业生产条件优越(d6p't(f,h"l第1页共15页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本区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b'v:n6h+o1g+kw7l)r3、区位优势凸显环鄱阳湖区域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环鄱阳湖的5大区域中心城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两两相距150公里左右,有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三个机场,有两个国家级的内陆港口,具有本省最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体系。'|-x1rXa1r3v4h3s4、生态环境良好5q8to)r2k"d鄱阳湖及内湖的水质都在二级以上,工业污染少,而且自然景观独特,是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全球90%-95%的天鹅都栖集于此。全开放的水文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排污净化能力,对调节水体水质,发展用水和大运量的现代化产业群都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_Xm;c"a1v*}4f(v0z5、工业基础较好5市几乎集中了全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和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产量有70%-95%集中在这一地区。5市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有渗透。南昌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对其他4市辐射强烈;九江作为港口城市是4市大宗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的集散地,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纺织和造船等制造业基地;景德镇与九江历史上联系密切,汽车、电子、陶瓷等产业互相关联;鹰潭的有色冶金、基本化工与九江、南昌密切关联。2005年环鄱阳湖地区人均gdp14866元,是全省人均9439元的1.57倍,是全省率先进入人均1000美元的区域,具有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经济实力。:h*^'f。x;c,y%a8x-s'm第2页共15页6、城镇化进程较快$e5i5_-v/a/k环鄱阳湖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环湖经济带,也是我省城镇化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城镇密度为10.8个/千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64;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3个百分点。该区域人口众多,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二、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路选择j3yXh:r$a8g6c)z3n)l%i)_$m'k5o。aX^9s-j1、建设范围$}-k/p8],@%l(j7]+a以鄱阳湖为核心,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强化"三带",构建"四区",建设高层次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