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博研轩职称论文网http://sclunwen.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01946852征稿邮箱:hblunwen@163.com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的可行性探讨《人民论坛》(2012年第26期)黄惠洪志钧【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要求高校顺应市场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走出一条“反哺式”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实施校企人才流通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申报项目等措施,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合作。【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中小企业对接可行性国家创新战略与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与根本”。传统观点认为,“我国的科技资源相对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资源比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技术水平比较低”。事实上,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目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目前产学研合作比较成功的企业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合作对象往往是“研究型大学”,换言之,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过去的产学研模式中并没有很好地找准自身的定位。从国家创新战略的思路来看,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传统的国家推动项目,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小企业发展,以及相应的产学研事业推进所进行的大规模革新。据相关统计,2010年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大有生力量,是一支效益高、经济运行质量好的新型企业群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科技创新领域,近年来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外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小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相当的优势,在美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与科技创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总量的贡献率为70%左右,中小企业人均科技创新率为大企业的两倍左右。①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科技创新措施是使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核心因素,并且中小企业对所有制的包容性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经济”循环。校企对接的挑战与契机创新不仅事关市场主体,也是教育部门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依赖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新、调高、调优的同时,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创新本身要具有可持续性,而如果一项新型产品面世之后,不能持续的发挥效益,赢得市场的赞誉,那么这样一类创新活动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界应深刻反思;第三,除了通过产学研带动创新以外,通过人才培养,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才是整个社会进行创新的根本保证。那么,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接的契机在哪里?可以看到,中小企业之所以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且科技创新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比大型企业强,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一是由于竞争。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性很强的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它们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其二是由于专业化。专业化分工使中小企业在投入远低于大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专精于某一方面的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中国产学研发展的路径采取“大企业集团联合科研机构”这样一种模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还相当不够。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具有研发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一部分中小企业积极实施产业升级转型战略,正在从加工、建筑、商贸等传统产业领域向现代服务业、机电制造业等现代产业领域拓展。在此过程中,设备升级改造、技术引进消化、新产品研发等工程技术难题需要获得技术和智力支持。从目前产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如今行业任何新技术与产品都是在实验室里做前端研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开发,因此,从事原理性研究和工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