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五册)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石英钟、茶叶筒和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学具:(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五角形、新月形和叶型;一个篮子里面有棉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和统计表格)一、创设情境1、有一天老师在散步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把它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猜一猜,老师发现了什么?我想知道这一周到底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2、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你怎样理解封闭的?认识了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周长,那周长到底在哪儿呢?二、充分活动,感知周长1、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1)指出钟面、圆柱体底面的周长。(2)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平面图形,指名学生指出周长。(3)小组交流:拿出桌上的图形,在小组说说是什么图形,指出周长。小结:刚才小组讨论很热烈,谁想到台上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实物投影仪展示)2、描出图形的周长。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指出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谁愿意上台介绍你的好办法。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另外几个图形的周长。4、找出生活中物体的周长。师: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你能从它的表面找出它们的周长吗?请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小结:是啊,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5、知识拓展。三、动手操作,探索测量方法。1、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师:怎样才能得出周长是多少呢?大家想不想亲自寻出测量周长的方法?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合作,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有黑板上出示的这些图形,还有一条线绳,你还可以借助直尺或其它任何工具,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怎样测量,然后组长分工,同学们合作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最后由小组长将测量结果填到这张记录单上。好,开始吧!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要经过巡视掌握同学们的测量方法,要巡视后了解哪个组的测量方法比较特殊,在全班交流时给他们机会,以展示他们的成果。)3、组织汇报。师:好,我们的小组活动就到这里,请大家坐好,谁能代表你们小组到前面给大家说说你们测量了哪些图形的周长,具体是怎样测量的?测量结果是多少?学生汇报时,教师一边肯定一边提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操作。4、引导评价。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他们的方法你想到了吗?你对这些方法有什么想法吗?最后进行归纳总结。(1)能用绳子量出的有:(2)能直接用尺量出周长的有:不能直接用尺量出周长的有哪些,你用的是什么办法进行测量的?(3)结合计算巧妙量出周长的有:(4)能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周长的有?不能滚动的原因是什么?5、优化测量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测量方法,为什么?四、学习效果测评。完成教材第44页第1题。课后完成第3题。五、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周长的认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贴各种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