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学情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概念教学,要展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度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难度高,学生不易理解;同时,“体积和体积单位”又是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都不易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因此,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需加强对体积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是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教学设想: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空间”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物体占有空间”这一结论,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本节课主要采用五步引探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等方法,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类推出新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操作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4、通过数学训练,,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2、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3、感知各体积单位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从实物中抽象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几块小石头;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三把米尺。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空间形象化创设情境揭示课题4分钟1、多媒体显示“乌鸦喝水”的课件;2、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里蕴含了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体积的概念;b、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c、感知各体积单位的大小。4、板书:物体占有空间1、齐读课题,本节课你想学会哪些内容?2、齐读学习目标;3、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特点,以《乌鸦喝水》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感悟空感性认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放较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