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案例分析临高中学陈圣瑾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内容,揭示各种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天气、气候特征的本质规律。该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由简及繁,由抽象到具体,从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说起,阐述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具体到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点明影响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因素。本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下进行学习的,主要探讨影响某一区域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系统),本节课主要针对锋面系统进行讨论,讲述以下内容:1.锋面系统的形成。2.锋面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二、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对大气运动的形式、大气运动所引起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从心里特征和认知水平上看,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能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但缺乏演绎的思维。2、存在问题:本节知识性强,并设涉及一些新名词(如气团、锋前、锋后),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简要阐述。另外,高一学生读图,归纳总结能力较弱需教师加强指导。3、学习策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三、教学目标的确定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课标分析: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与运用简易天气图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锋面系统移动前后所带来的天气变化。同时教师要能联系各种天气实例拓展分析,并对影响我国的各种锋面系统予以重视。从过程与方法层面上来看,须运用各种简易图表,视频,FLASH动画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同时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出发,化难为易。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上,教学过程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层层推进,让学生从关注天气现象向探索天气现象变化的原因这一层面上深入。(一)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气团的概念与锋的形成(2)掌握不同类型的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3)了解影响我国天气的各种锋面系统并能举例说明(4)通过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归纳总结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导学解释气团的概念,运用图例比较冷暖气团的不同性质。(2)运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结合图例说明锋面系统的形成,组成与分类。(3)使用FLASH动画,通过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出锋面系统对某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四、重难点的确定重点难点有:1、重点:锋面系统的形成;冷暖锋对某地天气变化的影响。2、难点:冷暖锋特点对比;冷暖锋过境前后对某地天气变化的影响。确定锋面系统对某地天气变化的影响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就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有如下原因。一是锋面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三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五、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对学生地理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应坚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应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重计算机辅助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教育功能。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学案。设计的学案内容较为粗浅,学生通过预习完成学案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总体感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新课导入: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与黑格比台风视频。创设情境问题:雪灾、台风等一些异常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