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习障碍生的个案研究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我所教班级里的小叶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神经科门诊常见病,它分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混合型三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形成的疾病模型。小叶的注意缺陷形成主要是因为“养育方式不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造成低学业成就、社会适应和心理障碍的重大危险因素。因此,小叶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容忽视,采取如下的辅导措施与方法:1、家长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师给予信任的目光拉近师生距离;3、善于把握他的特点;4、给他反思的机会。辅导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正文小叶,今年九岁,个子不高,黑黑瘦瘦,背不挺直,这是常常坐不端正的缘故。他主动担任值日小组长的职务。小叶聪明,但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能专心做作业;写作业很慢,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要拖到3—4个小时;行为较为冲动,不能推迟需要的满足;集体活动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作业质量不稳定,有时很好,有时则很差;根据他的症状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认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神经科门诊常见病。其临床特征是活动过度、注意集中困难、冲动、任性、常伴有学习困难及运动协调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学前儿童中的患病率是3%-6%,其中70%可延续至青少年,30%可持续终生。注意问题是学习障碍者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注意障碍与学习障碍者彼此有相当的重叠性。DSM-IV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混合型三类。对其诊断的标准为:第一类:注意缺陷:(1)在学习、工作和其它活动中,不能仔细注意到细节或由于粗心大意导致错误;(2)在学习、工作和游戏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3)与之对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4)不能听从教导以完成功课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并非因为对抗行为或对指导不理解);(5)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6)经常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保持持久精力的作业或工作(例如功课或家务);(7)经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的东西(例如玩具、课本、家庭作业本、铅笔或工具);(8)往往因外界刺激而分心;(9)经常忘记每天所应做的事。以上注意缺陷达6项以上,持续至少6个月,与发育水平不相一致并导致适应不良的属注意缺陷。小叶具有以上的(1)(2)(3)(4)(6)(7)(8)项第二类:多动--冲动1、多动(1)坐立不安,手或脚动个不停;(2)经常在教室里或其它要求坐好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3)经常做出不当的奔跑或攀登(青少年或成年人可能只是主观感受到坐立不安);(4)经常不能安静地参加游戏或休闲的活动;(5)经常动个不停,似乎有个机器在驱动;(6)经常说话说个不停。2、冲动(1)经常在他人(老师)问题尚未问完时便急于回答;(2)经常难以静等轮换;(3)经常在他人讲话或游戏时予以打断或插嘴。具有以上多动—冲动行为6项以上,持续至少6个月,与发育水平不相一致并导致适应不良的属多动—冲动。小叶具有多动的(1)(2)(6)和冲动的(1)第三类:混合型(1)多动—冲动或注意问题都出现于7岁以前;(2)某些表现存在于2个以上场合(例如学校或在家);(3)有明显的临床缺损证据表明,这些特征已对整个适应、学业或工作构成影响;(4)这些特征并非由全面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异常所引起,不能用其它精神病进行解释(例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和人格障碍)以上各类型都符合标准的属混合型。根据小叶的症状分析,他应该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第一类注意缺陷。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形成的疾病模型。1、遗传因素40%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该病症。研究人员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系中发现该病症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组,并且男高于女。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亲属中常伴有反社会行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