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2010年报告简读2010年宏观经济报告——后危机新格局总论:刺激政策退出难阻经济扩张。刺激性政策退出时间和方式的选择,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发达经济体的政策退出将是渐进和缓慢的过程,全球资金流动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退出会受到极大限制,加息可能会跟随而非领先美国,导致明年上半年信贷扩张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滞后的政策反应很可能成为经济扩张的助推剂,明年下半年通胀可能很快超过3%。美国:2010年前低后高。预计2010年GDP增长2%,前低后高。美国经济呈持续缓慢复苏的趋势,主要原因是2010年上半年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将有所衰减,下半年在乘数作用推动下,消费可能对经济产生更强支撑作用。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投资和消费。到2010年上半年,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是企业增加库存带来的存货投资增长,和房地产市场企稳带动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加息可能要到2010年下半年甚至第四季度。我们判断美联储在2010年上半年加息的概率较低。下半年加息的策略很可能是加息一次至两次,保持实际低的正利率水平,以促进经济依靠市场力量复苏。欧洲:2010年前高后低。欧元区第三季度GDP环比走出衰退,第四季度复苏态势将会延续。但传统的出口驱动型复苏难以重演,预计2010年GDP同比增速将不超过1%,一季度将是全年高点。政策依赖导致原本平缓的复苏路径出现了隆起,随着明年二季度财政刺激效果衰减,补库存过程接近尾声,经济增长动力将会减弱。欧洲央行的利率政策更侧重于管理通胀预期。由于本轮通胀受能源价格影响较大,基数效应将导致明年初CPI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明年中将是加息决策的关键时点,但预计加息幅度相对温和。宏观经济专题报道——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路线图丁安华(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紧急启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应对。目前我国经济已企稳回升,今年前3季度GDP单季增速分别为6.1%、7.9%和8.9%;但与此同时,资产价格上升,通货膨胀预期也悄然兴起,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渐行渐进,对形势的判断、政策工具和退出时机的选择,成为把握退出机制的关键因素。主要观点:形势的判断:短期性反危机政策有待退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后,欧美消费市场萎缩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下滑继而实体经济回落。我国政府紧急启动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使宏观经济迅速止跌回升,但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信贷激增使资产价格迅速上升,通胀预期也迅速形成并逐渐加强。政策工具的选择:非主流政策工具率先运用。利率调整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加息自然是主流的退出策略。但在我国,利率的使用必须谨慎,一些特定的政策工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流动性,如窗口指导和贷款额度管理等。不过,要有效控制贷款规模和投资增长,必须有财政政策的配合,因为宽松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配合政府项目而实施的。退出的时机:把握内外形势变化大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形势,二是私人投资的启动情况,三是资产价格上升与通货膨胀发展情况,四是全球各国政策退出的时机。反危机政策的目的是帮助宏观经济走上正常的增长轨道,退出时机的选择必须要避免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危险。退出的路线图:已经悄然开始了的进程。我国货币政策的退出可以分六步走:第一步,央行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以对冲流动性,实际上这一步已经开始,央行第三季度共发行央行票据1.3万亿元,正回购8700亿元;第二步,窗口指导或银行信贷额度管理,银监会已经开始向各商业银行下达窗口指导甚至银行信贷额度指标,今年全年的贷款增长将控制在9.7万亿,明年信贷增长的速度控制在17-18%;第三步,放缓财政刺激政策,控制投资节奏,“四万亿”投资计划中的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可能有1000多亿元的结余,如果全部放到2010年的话,明年中央资金注入将达7000多亿元,投资力度过大隐患甚多,适度调整投资节奏似有必要,预计明年两会期间可能是调整这方面政策的时机;第四步,提高准备金率,在通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而调整利率的时机又未成熟时,适当地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估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