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载学习)摘要:随着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在“数学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然环节和直接手段。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关键词:数学阅读习惯能力多少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多少次带着少许的困惑,或许是自己水平的浅陋,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而致,但是通过自己反复推敲与琢磨,在字里行间尚未寻找到有关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具体要求。多少次在网上搜索,也同样是无功而返,或许是语文、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已作了具体的要求,数学无需再谈,或许是数学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培养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可以淡而化之。但是,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国外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法国“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英国“普通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教材,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书学书。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已构成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一、现状与分析:1、教师对数学阅读的作用认识模糊、肤浅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数学阅读是有用的,但当问及有何作用时,有的说不清楚,有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课后阅读可以弥补课堂上未听懂的内容,可以模仿例题的解题格式等等,同时数学阅读的教学并未得到重视很多教师仅是走形式,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一环节。如: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离下课还有5、6分钟,老师便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几页,请大家看一下以后,就做课后的习题。于是学生纷纷打开课本,把例题看一下后,便埋头沙沙地做起作业来。教师重视自己要吃透教材、钻研教材,而忽视了学生要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学生把阅读教材当作软任务,匆匆过场把做课后习题当作硬任务,认真落实。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阅读教材成了一种形式,走过场,数学课本成了摆设,成了学生做习题的作业本,失去了教材的自身价值。有的教师重视了阅读,但又不注意阅读反馈信息的回收,致使阅读与讲授脱钩。2、学生没有阅读习惯我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数学阅读的“三零”现象比较严重;数学阅读观念为“零”现象,学生数学阅读“零行为”,数学阅读“零”能力,更谈不上什么良好的阅读习惯。问其原因大部分同学认为数学只要题目会做就行了,不需要阅读,缺少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虽有少数学生有阅读习惯,但随意性很大,阅读缺少计划性、次序性,懒于或者不善于做读书笔记等等。阅读不得其法,在实际阅读中,认为只要进行了阅读就能收到好的效益,殊不知,这其中有个会不会读,善不善读和怎样读的问题。由于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语文式阅读的特性,如果学生没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专门适合数学阅读材料的方法,阅读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数学教材讲究的是准确性和概括性,有一定的条理性,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一课时的知识编排也有一定的顺序,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没有多少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数学教材是完成小学数学目的、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容忽视。3、缺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阅读材料数学课外阅读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它们的内容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而引人深省的《趣题妙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