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新动向及审计策略摘要:我国上市公司频发会计舞弊,给证券市场及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新动向,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提出相应审计策略。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舞弊新动向审计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监管的不到位,证券市场会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上市公司舞弊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严重影响自身的形象和长远的利益,同时也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产生了巨大的执业风险。一、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舞弊新动向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正式实施,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整体水平所迈出的重要步伐,新准则涵盖更多新业务,更为公允地反映会计信息,对防范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新准则某些方面的缺陷使得企业依旧能从中找到漏洞,这些“缺陷”将成为会计舞弊的新趋势。具体表现在:(一)利用关联方之间交易和企业合并进行会计舞弊1、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利用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创造虚假的收入和利润,早已经成为会计舞弊的捷径。巨额的关联方交易,以超高的售价和超低的采购价,可以方便的创造出需要的利润指标。而通过众多的子公司及其联营企业等构建复杂而又隐秘的关联关系进行交易,又可以使其隐身于正常交易之中,不被发现,从而不进行披露。2、企业合并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以看作是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这种合并下采用方法也称为权益法,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为被合并方的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负债,该法下的控股合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一些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如利用企业合并进行会计舞弊,一种方法是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突击进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向集团公司收购其控制的其他非上市公司,并将被合并的非上市公司的全年利润均纳入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另外一种方法是处置被低估资产,由于同一控制下,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继续沿用账面价值,而该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合并后迅速处置被合并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资产会使业绩得到极大的提升。(2)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应当采用购买法,某些上市公司采用购买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舞弊:抬高商誉。由于商誉减值计提非常具有弹性,是否计提以及计提多少均取决于职业判断,因此可以通过虚减资产或虚增负债,从而可以抬高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在合并报表时,购买方往往以稳健和清产核资为由,要求被购买方大量计提资产减值,从而减少并购后需要结转的销售成本、需要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操纵被并购企业收入费用的确认时点。根据准则,在购买法下,被并购企业购买日后的收入、成本费用才可以并入购买方的报表。这就是说,购买日前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业绩与购买方无关。因此,不少上市公司在并购谈判完成之际,要求被并购企业将本应确认的收入推迟至购买日后确认,将本应在购买日后确认的成本费用提前至购买日前确认,最终将被并购企业的利润转移至购买日后确认。(二)通过金融工具造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与计量》的规定,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这四类资产符合条件时还可以进行重分类,它们在后续计量中实行不同的计量原则,有的按摊余价值进行计量,有的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其公允价值变动部分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也有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所以对金融资产的不同定性可以影响企业当期损益。同时金融业和信息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式日趋复杂,它们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