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三年目标(2010-2013年)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2010年6月)一、学校概况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的前身为上海市竖河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0年,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由地处崇明的原竖河职校、新业职校、城东职校、向化职校、财经学校和工业局技校等六所学校合并而成,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48亩,建筑面积近60000M2,教职工总数250名,其中专任教师180名,本科以上学历占98%,高级职称教师占27%,在校学生4000余名。2010年3月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统一部署,对专业设置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后专业分布情况见表1:表1:各校区专业设置表校区专业设置总部校区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园林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二分校区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三分校区会计、计算机应用二、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一)主要优势1.专业实训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近5年,学校在市、县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筹集8200多万元人民币新建了数控技术、都市农林、旅游服务三个市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数控技术开放实训中心总投资1600多万元,建筑面积2140M2,总工位数305个;都市农林开放实训中心总投资960万元,占地面积134亩,能满足多种设施农业技术和园林技术实训需要;旅游服务开放实训中心总投资5500万元,建筑总面积6500M2,总工位数240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对外服务于一体,为我校创新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他专业也基本能按照本市中职校教学技术装备标准配置实验实训设备,但随着时间推移与科技进步,部分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已显现不出,完好程度也逐渐下降。2.专业结构基本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由于新学校是由6所老学校合并而成的,所以学校在校区布局调整过程中对专业结构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保留了与上海特别是崇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根据上海和崇明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优质职教有新期盼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经过调整优化,我校基本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专业群为主体、商贸旅游、农林牧渔和文化艺术专业群为支持框架格局,重点建设好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和园林技术4个专业,并带动和发展一批相关专业和延伸专业,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所以专业结构基本适应产业发展需要。3.教学改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在课程教材建设上初步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K-H”Ⅱ型课程模式,重点建设专业能够按照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基本要求组织骨干教师编写部分校本课程,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基本建立。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初步与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培训与实践提升教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技能。建立了多种教学制度,如教学反思制度、专业对话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等,鼓励、指导教师自觉研究自身教学行为,教学有效性逐步提高。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有重点地选择部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旅游服务实训中心实行“工学交替”培养,把原来一年的顶岗实习分解到三年完成,一年级用4个星期进行教学见习,二年级用8个星期进行教学实习,三年级用36个星期进行顶岗实习,学习工作交替进行,任务要求各有侧重,使人才培养模式与技能型旅游人才的成长规律基本符合。(二)薄弱环节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发展任重道远由于新学校由6所老学校合并而成,且除了原竖河职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师资整体水平较高以外,其他5所学校相对薄弱,所以师资结构不够理想。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高级职称占27%,专业教师虽然大部分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实践能力还是参差不齐,不能很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时间,需要制度建设,提供资源与支持,这将是今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所在。2.学生基础层化突出,提升素质任务艰巨学生入学基础分化严重,给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曾用“班级分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