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画片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育效果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公告吉安市保育院课题组执笔宋红梅郭艳敏一、课题的开题《关于动画片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育效果的实践研究》是我院根据教师、幼儿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确定申报的课题。1、该课题的详细内容立项编号为:063111155课题负责人:王晓东职务:院长、党支部书记职称:小教特高级教师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类型:实践研究承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保育院2、主要研究人员王晓东:课题总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及资料和经费的保障。宋红梅: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督察。吴江:具体撰写课题研究的计划、小结。郭艳敏: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汇本、总结。王彬: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影像资料搜集、制作。罗桂群、康淑萍、罗蓉、邹玉清:实验班级的各项观察记录、论文等文字材料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研究假设(1)探索对动画片剧情、角色形象、角色对话、画面色彩等因素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影响,我们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动画氛围。(2)能科学地为幼儿选取动画片,并加强观看动画片的干预、指导、监督和管理,将减少动画片的负面影响,有效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形成。2.理论依据(1)皮亚杰理论皮亚杰曾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明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初具个性倾向等三个一般特点,也存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即幼儿初、中、晚各个时期的不同。其中“无意性”最为显著,其各种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像等典型特色。而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往往是在无意间影响期注意、记忆、语言、想象,以及对事物的善、恶、美、丑的判断。皮亚杰的观点为本课题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2)“生活即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观看动画片是幼儿最喜欢的日常活动,是现代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该理论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开展潜能和健全个性,促进发展,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幼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创造和使用一切有利条件,使受教育者主动将人类的科学、道德、艺术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科学指导幼儿观看适宜的动画片是一种教育形式,能使幼儿身心的潜能,获得到挖掘和提高。(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新经验的生长点。这一理论为我们探究动画片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关系及教育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将指导我们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画片。3.研究内容⑴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特点。⑵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各类动画片的喜好及情感倾向。⑶动画片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及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⑷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选片的依据和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监督与指导的策略。⑸动画片资源与幼儿课程相整合的研究创设良好动画氛围,减少动画片对幼儿的负面影响,通过观看动画片,让幼儿在动画片中得到快乐的同时,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认知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4.研究目标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特点,对动画类型的喜好,为家长和教师提供选片、观片监督和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挖掘动画片潜在教育价值,构建良好的动画氛围,减少动画片对幼儿的负面影响,通过观看动画片和动画片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动画片中得到快乐的同时,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认知的增长和个性的发展。5.研究对象幼儿园2—6岁年龄阶段幼儿6.研究方法为实现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实验法为主,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⑴实验法:实验假设: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对动画片的关注特点和情感倾向,科学选片、科学指导观片,将更好地发挥动画片的教育功效。自变量:研究所用动画片素材的选择。因变量:教师、家长对动画片播放过程的各种干预。⑵调查法:拟制各年龄阶段幼儿观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