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电气设备及控制》课程中的应用《电气设备及控制》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它主要研究各种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电气控制理论的一门学科。“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项目教学法”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生动性,注重在“做”中学,在“做”中积累经验。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完成,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尝试失败,积累经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项目教学法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知识是通过项目的实践而形成的,学生厌学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为了项目的实现,学生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小组活动还为团队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1.实施项目教学的条件: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既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对教学设备非常熟悉,更要充分了解学生状况。项目教学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较大的积极性。2.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电气设备及控制》课程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淡化理论难度和深度,把各个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模块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具体做法是:把整个课程根据学习目标与能力的要求分成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成了若干个教学模块。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每一个项目,需要为学生编写与项目教学配套的“学生工作单,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每个项目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在3-6人之间。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时,首先掌握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与作用;第二步是完成该项目控制线路的设计,最后完成所设计线路的接线。这样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电气设备的原理与结构非常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在设计的同时完成了电气控制线路的接线练习,这样最后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创新观念如果我们将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那么学生的日常积累和经验就可以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只有与自下而上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成为自觉的、系统的知识。应当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一些“项目”,这些项目的给出并不是要使学生感受本课程的难度,而是要鼓励学生就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明确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理解,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精讲多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