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变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黄桂林一、医患关系及其特点(一)医患关系的定义关系一词的定义:1.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状况;2.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3.关联和牵涉;4.对有关事物的影响和重要性;5.表明与某种组织有关的证件。【我的笔记】人际关系是指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相互接触、交往,并相互影响、作用所产生的关系。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为一方,以病人为另一方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环境下具体化的形式。【我的笔记】(二)医患关系的性质医患关系是医疗机关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因诊疗、护理行为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我的笔记】(三)医患合同关系的特殊性1.缔约的强制性;2.内容的相对不确定性;3.医疗的专门性与医患双方知识的不对等;4.履行合同的未知性和风险性;5.当事人之间具有的协力关系;6.医生对患者自己的决定权的尊重。【我的笔记】二、医患关系中的角色分配医患关系的核心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生(医务工作者)是医患关系的主体,是决定医患关系的主导力量。其原因在于:1.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2.许多医疗服务的不可重复性;3.患者接受服务的相对被动性。【我的笔记】三、患者就医时的心理状态1.孤独感:无助感,倾向倾诉;2.依赖性:对医生及家人的依赖性增强;3.暗示性:极其敏感,如医生说“想吃啥就吃吧”;4.自我防御心理增強:猜疑家人和医生是否尽心;5.情感脆弱:情绪不稳、抱怨“老天”不公;6.焦虑:“能活多久”、“被家人及社会歧视”、“人财两空”;7.抑郁:无望感,无助感,丧失感。【我的笔记】此外,患者对医务人员充满着渴望,包括:1.人格的尊重、尊严的维护,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和最高层次的需求;2.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往往一句简单的问候可带来莫大的安慰;3.严谨的工作态度,期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最佳的疗效;4.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我的笔记】四、医生从业的心理状态1.对白衣天使的崇尚、对救死扶伤的追求(热爱专业工作,同情病人,尽心尽职);2.认为医生是谋生的职业(生物医学模式的典型代表,得过且过);3.认为医生可能是谋财的途径(不考虑患者的利益,凡事以“挣钱”为目的)。思考:近年来,医患关系的诚信基础受到冲击,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我的笔记】五、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必然性医患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即防治疾病。医生应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充分体谅患者的社会背景因素,而患者则应充分信任医生,并积极配合诊疗。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必然能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建立以人为本,优质诚信的和谐医患关系,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依法执业,构建以崇尚科学为荣的和谐医院。【我的笔记】六、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意义在于:1.祛除了医生的心理压力,放手为患者治疗,往往取得超出预期的成功。2.医生敢于承担风险,患者能接受更高层次的诊疗。3.患者在没有猜疑的、充满温馨的、人文的关怀下,伤病痊愈的更好更快。4.明显减少医疗纠纷。【我的笔记】某一患者对家人说:“这家医院好,有病就去那,放心啊。”北大一教授直言北京某三甲医院:我告诫我的家人,永远不进某家医院,他说“三次看病三次受伤害”,可见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院的声誉和发展至关重要。【我的笔记】七、医患关系的现状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已到了历时的冰点,医疗纠纷的受案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的焦点,反商业贿赂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下降,此外媒体也进行推波助澜地负面宣传。【我的笔记】一位医生感慨:“某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录了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潜在的起诉对象,做个医生真的太难了。”医生们也把患者当成潜在的对簿公堂者,对患者“防卫过度”,有没有必要的检查都让做,以备法庭举证。一些医生不再愿意冒风险,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闯的禁区不闯了,把看病当成了“修理机器”,把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