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地感激之情。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感受青年的美好心灵,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2.再读,思考:(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分段:1;2-3;4-7;8-14(2)课文为什么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我”真担心误了喂马的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搁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我。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二、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合理即可。三、总结全文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四、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感受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地感激之情。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感受青年的美好心灵,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2.再读,思考:(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分段:1;2-3;4-7;8-14(2)课文为什么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我”真担心误了喂马的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搁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我。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二、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合理即可。三、总结全文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四、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感受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