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一提起《弟子规》,我想说的话很多、很多。因为我读完这本书后的确受益颇多。它促使我在前进的路途中逐渐走向成熟。我认真地阅读《弟子规》,又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达三周时间。我深刻地了解《弟子规》中的许多做人的规则:孝、悌、礼、仁、忠等。当我读完“入则孝”这一部分时,想起一句中国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孝开了,百善都开。诚如孔夫子所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道德都出来了。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因此,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我身为一名教师,也是孩子的家长,下面笔者浅谈自己在“孝”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父母首先以身作则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身教,以身作则。我读完《弟子规》后,深刻体会到学了就应该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孝道距离经典的教诲还有差距,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开始力行。于是,6月份的忙假期间,我带着5岁的孩子回到婆婆家,刚好是公公的生日。我在家为公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我坐在公公的旁边,对他老人家说:“爹,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今天代表我家三口为您敬酒,祝您生日快乐!”老爹此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在旁边的儿子也学着我的样子高兴对爷爷说:“爷爷,生日快乐。”说着忙给爷爷夹肉夹菜。后来,有一天,我丈夫回到家里,我的儿子就对爸爸说:“爸爸,等你过生日,我也给你敬酒,给送一个生日礼物。爸爸,能把你的生日提前过吗?”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身为父母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号榜样给孩子看。说实话,我买了很贵的水果,带回家里,从来没偷偷摸摸地藏起来,而是放在茶几上的水果篮里。老人随时可以吃。我遵循天理天道,遵循孝道做事,所以我的儿子也就学对了。他逐渐会懂得如何去孝顺父母。因此在“孝”方面第一个关键还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二、父母做到亲师合作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与老师密切配合。我们在家常常会看到这样说的情景:孩子帮大人洗碗,帮奶奶端洗脚水,帮妈妈拖地板,帮大人洗他的臭袜子……此时父母在家看见孩子干家务,一定要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这样孩子的孝心就能增长。人的善心就好像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孩子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因为她的儿子自从诵读完《弟子规》以后进步特别快。有一天,她太累了,躺着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来时身上已经盖好了被子,是儿子帮她盖得。走到客厅,地板拖得干净,茶几抹得整洁,家具摆放端正。她就问儿子:“你爸爸回来了?”儿子说:“妈妈,你每天忙里忙外的,我尝试着帮你干家务,尽一份孝心。”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他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老师在学校教孝,家长在家里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优秀,而且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身后鞭策,都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我班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弟子规》以后,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上升。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德,所以,父母亲一定要配合好老师教孩子力行孝道。三、父母之间互相配合父母配合给子女教孝道。我们听很多家长说这样的话:“孩子只听老师的,我们在家管不好。”千万别等了。要从家庭,从父母亲自己开始。父母之间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如说孩子贪吃不顾母亲,父亲可以中肯地对孩子说:“小时候,你生病时,母亲两三天都没睡觉。直到你的病情好转。母亲的脸上才有了笑容。”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醒来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会领受母亲的恩德。母亲也要告诉孩子:你不要不孝顺爸爸。你过生日时下着大雨,爸爸不顾风雨为去蛋糕店买蛋糕。”让孩子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父母亲密切搭配是很重要的。《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就是告诫人们应该尽孝道,而这个孝不仅只是对自己的父母,还有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我们为人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