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目录:一、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心理健康的涵义及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幼儿不健康的心理危害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家庭的因素(二)幼儿园的因素(三)社会环境因素四、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一)幼儿的心理需要(二)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浅议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摘要: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将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的方式。本文说明和解读了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家庭、幼儿园、社会。我们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关键词:环境教养方式幼儿心理健康毕业幼儿心理健偶尔心理健康m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健康的涵义是什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由此可见,随着人类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健康概念的发展,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一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健康包含生理、心理、情绪等健康状态,不仅是减少疾病侵害的机会,更积极的概念是协助幼儿有能力做到健康促进,所谓健康促进是指提供幼儿正确的健康知识,加上幼儿园、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协助,共同营造有益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支持性物理与心理环境。(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我国幼儿教育中,还只重视幼儿身体的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师们把工作狭义地理解为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关心、照顾、营养及锻炼,但缺乏广义上的理解,保育还应是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培养。有一名幼儿在一节课中举了十次手,老师视而不见,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对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心理卫生的问题。二、心理健康的涵义及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可以把它归纳为: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性格开朗、乐于交往、行为协调、意志坚强、反应适度等几个方面。(二)幼儿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幼儿不健康的心理使幼儿容易形成小儿多动症,出现一些行为问题: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有破坏行为。性格上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自卑、过分敏感等,还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有的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眉、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在学习上也会出现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有一个小女孩,她智力和情绪都表现正常,但入园后天天尿裤子,执拗不开口,反应迟钝,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教师当即向家长反映了她在园的反常现象。她父母说:“她到了一个新环境就是这样。刚上幼儿园时一个星期不怎么讲话,天天故意尿裤子”。教师天天带她一起玩各种新颖有趣的玩具、游戏,帮助她成功。这样在她的身边经常有了新朋友,消除了新环境造成的紧张心理,不久就变得活泼愉快自信起来,反常行为逐渐消失了。像这类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虽不一定是疾病,但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环境变化时就容易产生不适应,当遇到挫折时,易产生焦虑、不敢面对挑战,而且还往往会成为成年后严重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种子。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除遗传因素外,幼儿的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决定作用。其中有家庭的因素,有幼儿园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一)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