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先进事迹*同志1974年入伍,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至今在XX县区委组织部工作。她长期担任档案室管理员,为XX县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多年来,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以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忘我的工作热情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同志的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肯定,先后10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1992年被评为“巾帼建功”活动县级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XX省干部人事档案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XX市优秀档案工作者、XX县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评为XX县区十佳公务员。爱岗敬业迎难而上1984年,*29岁,正值年轻。听说*被调到XX县区委组织部档案室工作,立即便有人给她出主意:“组织部是管干部的部门,干部科的人才是主角,管档案能有什么出息。还是向领导要求一下趁年轻到干部科去工作,多好。”但*却回答:“工作安排是组织考虑的事,组织让干什么就干好什么,自己哪能挑三拣四呢。”就这样,凭着“让干什么就干好什么”的组织观念,*上岗了。这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个年头。*接手档案室工作时,正值苍南建县之初。有些单位有人无档、有档无人,有的散落在个人手中,加上人员调动频繁,干部档案存放杂乱、管理混乱。这可急坏了插过队、读过卫校却没干过档案管理工作的她。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业务不熟悉的困难。认真学习有关干部工作的文件、政策,积累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做了大量的笔记;同时边干边学,虚心向有关部门和有经验的同志请教,仅一年多时间,*就从“门外汉”变成了“档案通”。1985年,为了落实干部政策,市委组织部布置了干部档案的清理整顿工作。在部委的关心支持和同志们的共同帮助下,她花了两年时间对所管理的5000多册干部档案进行了整理,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第1页共4页充分认可和同事的普遍赞誉。收集、整理档案是个精细活儿。*始终把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时为了查找一个干部的材料,往往要多方寻找线索,个别档案因遗失时间较长,查找过程涉及干部本人经历过的若干单位。在清理整顿干部档案工作的两年中,她花了半年时间,跑遍了全县每家机关单位,找回100多册流失在外的干部档案。同时,她还把不是本部管理的档案材料,逐份整理登记后,主动送交有关单位的组织人事科室,受到了对方的交口称赞。为了做到不漏收一份档案材料,每逢年终,她都与每个乡镇以及机关单位电话联系,反复地讲解需要收集哪些归档材料,遇到来部里办事的人事干部也决不放弃宣传的机会,复述着同样的内容。二十年来,共收集干部档案材料19多万份,平均每年近10000份。在接手档案工作初期,她发现同名同姓的人不少,有一个姓名就有四个人同用。一次,一册外单位转来的处分档案因同姓名而错归档案,当她发现核实后立即取出转寄该档案所在单位。这件事使她深深感到,准确无误地把材料归入档案是何等重要。因此,她对档案中出现的同名同姓、一人多名等现象进行了一番调查,列出了同姓同名者名单32对,掌握了许多由方言、同音字代替的名字。1996年,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XX县区委组织部档案室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在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她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历经四年埋头整理,XX县区委组织部档案室顺利地通过了中组部的达标验收,被评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公道正派热情服务有人说,档案工作跟“死”材料打交道,不会得罪人。其实不然,档案工作有很强的原则性,也容易得罪人。近年来,由于干部的年龄、学历、工龄等关系到干部的使用、提职、调资以及离退休等切身利益,要求查证更改的人也相应增多。对此,*既为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格按规定审核,对不合格、不能入档的材料坚决退回去,积极维护档案的真实性。有一次,有个部门的领导拿来一份与更改工龄有关的材料要求存入其档案,当她发现与档案内容不符、第2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