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易安词中自我形象的塑造专业:汉语年级:2006级姓名:梁晓丽学号:060490019内容提要: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她历经坎坷,饱尝了人间疾苦。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说是自我形象的真实塑造,几乎篇篇词中都闪现着作者熟悉的身影,是作者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思想和意识的真实体现,或委婉含蓄,或豪情万丈,均展现了一个女词人的率真性情和高尚情操。本文试以作者生活的年代为背景,以作者的主要经历为线索,结合不同阶级的作品,探讨易安词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自我形象塑造,以便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关键词:易安词;自我形象;文学价值一、一代词人李清照在中国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唐诗和宋词一向被人们称作古代诗歌中的双璧。李白有“诗仙”之称,杜甫有“诗圣”的美誉,他们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垂千古的不朽诗作,他们总会让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远远地观望。相比之下,我更偏爱宋词,尤其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她的词以情感人,以气振人,读了以后总能引起共鸣,令我默默沉思,久久回味,爱不释手。初识李清照,源于她早期的一首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觉得非常有趣,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是一个女词人,但是名字却有些男性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丰富,对李清照这个宋代女词人也就了解更深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公元1084年诞生于今山东济南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是当时的后“四学士”之一①;母亲王氏,是壮元的孙女,善写文章,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家庭前辈的道德文章,齐鲁大地的豪朴民风,泉城济南的明丽风光,使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性情陶冶和文学熏染,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李清照被誉为中国女性作家第一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尽管数量很少,但质量极高,宛如一颗颗珍珠,光彩四射,深受后人喜爱。尤其是她写的词,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别是一家”②,对我国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大体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两个时期词的内容和基调有很大差别。前期词,从总体上看,表现的是词人自己南渡前的安定美好生活,基调是明快、清新的,内容多是咏物、言志、言情、相思;与前期词不同,李清照后期词主要是表现自己南渡后飘零苦难的生活,基调是不尽的悲悽和深重的忧伤,内容多是怀家乡、思故园、叹身世、忆往事、悼亡夫。李清照在词的艺术表现上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和探索,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开拓,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以至世人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十分善于塑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和人生。她的词对生活现象从来不作简单刻板的描摹,而总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高度的概括力,塑造鲜活的形象,栩栩如生,因此让人倍感亲切,倍受感染。在李清照的词中,主要以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可以说是自身生活和经历的真实写照,是自我形象的塑造,性格鲜明而独特,折射出了社会的种种现实和历史变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下面我就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谈谈易安词中自我形的塑造。二、李清照前期作品的自我形象塑造(一)活泼、娇羞、朦胧的少女形象李清照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父亲李格非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影响,表现于家庭管理与女子教育方面,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而是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李清照从小精通音乐,而且还擅长书法绘画,少女时代的她已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初春,地点是作者历城家中的后园里,主人公就是少女时的作者自己,写了自己少女时的一个生活片段。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荡完秋千并遇到生人的情景,逼真地刻画了少女轻灵的体态、娇憨的神情和活泼的性格。起首两句,从一双十指尖尖的细手入笔,配以懒得擦手的动作,一下子就将一个娇美、倦怠的妙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