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理论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101)一.培养目标"系统理论"是以理为主,理、工、经、管结合的交叉性学科,是系统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现代系统科学,认识、描述、管理、控制各种类型复杂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本学科以工程、经济、社会、生物、生态等领域中的复杂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主要工具,通过对各种社会实际系统的基本性质与运行机理的研究,揭示各种系统的共性和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并通过合理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研究并解决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实现及综合等问题。本专业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在系统论、系统工程的相应研究方向具有较为扎实的数理知识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研究复杂系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了解系统理论的进展与动向,学会系统思维;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系统科学相应研究方向理论及其应用的科研、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控制理论、应用数学、计算机、管理学等学科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本学科毕业生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二、研究方向大系统的优化、控制与仿真:主要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大系统建模、分析、设计、控制等问题。针对工程、经济、生态等实际系统,以控制理论、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为基础,研究复杂系统、大系统、不确定系统、时滞系统的稳定、镇定与鲁棒控制、变结构控制等问题。以优化为目标,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建立便于工程人员使用的设计、控制方法。适合数学、自动化类专业的毕业生报考。非线性系统分析与应用:从研究微分方程、运筹学、组合规划等问题入手,对各类数学模型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和稳定性判定,寻找工程实际提出来的各类连续、离散型系统的定性分析和最优控制方法,本方向属于运筹学、控制论范畴。信息系统工程:主要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信息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开发等工程问题。针对工程、经济、管理等实际系统,以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为基础,研究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基于Agent的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等的建模、关键技术与核心理论、测试技术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等问题。以优化为目标,采用系统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建立便于工程人员使用的分析、设计、实现及测试方法。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毕业生报考。管理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系统理论、复杂性科学在经济、社会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如经济系统、物流系统、质量系统、电力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等。通过分析其结构、功能与分类,建立不同系统的模型,探讨系统的机理和演化规律,并研究其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适合管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报考。三、学制与学分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三年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1学分(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限定选修课须修满6学分;任意选修课须修满4学分。学术实践共计3个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2-3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工作由各导师负责。四、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学位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考试所有方向自然辩证法概论3621考试第一外国语(英语)基础英语14441、2考试口语与写作361考查专业外语3622考试专业学位课现代系统科学5431考试所有方向系统建模与仿真3622考试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623考试计算机语言、软件及应用3621考试程泛函分析5431考试方向:1.非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2.大系统的优化、控制与仿真管理信息系统5431考试方向:1.信息系统...